三菱公司的坦克機器人被稱作MEISTeR,大約有1.3米高而且擁有兩只7自由度的手臂,能夠舉起高達15公斤的重物。這種機器人裝配有各種各樣的工具而且擁有強化的電子設備來抵擋輻射。
但是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的杰里米-皮特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使用一臺遠程控制的機器成功替代人類仍然是一個挑戰。他說道:“在極端環境下的操作需要掌握非凡的人類技能,而且那是理所應當的。”
他補充道:“從根本上說,不是要將一個機器人的程序設計成按照一系列的精確動作工進行作,而是在開放性環境下要求它的程序設計成能夠隨機應變。這就需要將學習這樣的意識推理機制和下意識的感覺機制結合起來。”
不同的設計
盡管目前有幾種機器人在核電站內,它們并非設計用于修理核反應堆。比如說奎納蒂克公司制造的機器人在福島災難后不久就被引入,公司發言人馬克-克拉克稱它被設計用于尋找礦山。他說使用那些并非為這種狀況設計的機器一直都是一種無奈,而且需要更好的機器人。
在龐大而又復雜的核電站內的這種操作環境對這些機器人提出了高要求,而它們從未被設計用于適應這些要求。如果你希望7天24小時都在布滿殘骸和輻射的核電站環境中操作機器人,那么最好從一開始就把它們設計用于執行特殊的任務。
比如說,東芝公司聲稱它的機器是無線連接的能夠在高輻射環境下操控,當信號減弱的時候會尋找更好的信號。克拉克先生解釋道,對于工作于這些區域的機器人的最大問題就是維修,因為如果需要維修的話,人類靠近的話會非常困難。解決方案就是遠程修理每一個故障,或者穿戴沉重的防輻射服。
如果這種機器人開始滲漏液壓油,它們會在出故障之前發出警報,這樣它們就能夠被快速的修復。其它的機器人能夠擺脫或者拋棄它們的機器手臂,因此如果它們被殘骸困住的話,它們會拋棄被困住的部分,這樣就能夠獲得自由。大多數核電站的機器人都是由一根拖動的連接管來提供能源,這就意味著不需要更換電池而且不需要應對更換燃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