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熱:未來新能源的驅動力
21世紀,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核危機的時刻威脅,這些懸在人類頭頂的問題正沿著關聯鏈條持續惡性循環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從未像今日這樣,進退維谷。因此,新能源逐步進入公眾的視線,成為各國戰略型的發展議題。
按國家新能源產業戰略,未來10年,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總的任務和目標可以概括為十六個字——“科技進步、擴大應用、產業升級、拓展市場”。到2020年,我國將進一步提高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能源結構占有率和在國家減排40%至45%總目標中的貢獻率。尤其是當下光伏受制于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國際雙反,使得熱利用異軍突起,日漸成為太陽能領域的中堅力量。
單純看光熱的每個領域,低溫領域的民用建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集體熱水、農業熱水和供熱等在未來10年就有5000億的市場。在中低溫領域,市場空間將更為廣泛,應用領域將迅速發展到空調制冷或制熱、海水淡化等應用領域,將要面對萬億的市場規模前景。而光熱高溫最主要的應用則是光熱發電,將達到數萬億規模。
具體而言,按照十二五計劃與十八大對于新能源戰略規劃,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年產量2015年和2020年,預計可達13500萬平方米和27300萬平方米,年產值分別可達1890億元和3820億元。無疑,太陽能光熱將成為未來節能環保以及新能源利用的驅動力。
中國太陽能光熱領跑世界
太陽能光熱應用分為低、中、高溫三個層面,公眾熟知的熱水器屬于低溫應用層面。而與太陽能光伏兩頭在外、對產業的政策依賴度很高不同,在太陽能光熱行業,我國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中國的光熱利用率、利用面積位居全世界第一,占全球總保有量的70%以上,為全球節能減排貢獻巨大。
在整個行業,太陽能熱水器因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產品具有環保、節能、安全、經濟等典型特點,同時順應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節能減排戰略等政策導向,成為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的“先鋒”并迅速發展成為“主力軍”。截止到2011年,國內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生產太陽能集熱器5760萬平方米,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和消費國,實現了保有量從十年前不到5000萬平米發展到今天的2億多平米,市場產值達到千億規模。而隨著國家十二五計劃與十八大中新能源戰略規劃的實施,太陽能光熱行業面臨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當前,中國太陽能光熱利用未來發展呈現多點開花、細致專業的特點。光熱利用的三溫空間是在技術升級之后同時擴展的三個市場:低溫熱水持續增長,在民生領域擔當重任;中溫熱能高速增長,在工業節能上鐵肩道義;高溫蓄勢待起,在國家能源替代使命上責無旁貸。尤其中高溫技術以更高的存在價值和技術品位,賦予了太陽能熱利用以更美的內涵和更為巨大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