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軌道交通從改革開放後90年代末期第一次大提速開始,到2011年完成的第八次提速,中軌道交通歷了一神速展的歷程。以上海到南京為例,提速前全程要4~5個小時,目前最快的僅需1小時,速度已超過了每小時350公里;從上海到北京也只需5個小時了。
2012年,德國著名咨詢機構SCIVerkehr發布研究報告公布了2010年世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商新造領域十強,中國南車躍居全球第一位。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是以生產乾線鐵路內燃機車為主要產品的現代化大型企業。主要車型有東風8、東風8B、東風11、東風11G、HXN5等系列內燃機車。
中國鐵路前六次提速的機車主要是以南車為主的DF11G型內燃機車,最近兩年來,鐵路提速以電力機車為主。但內燃機車還是有它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尤其在提速貨運機車方面。從中全局出發,內燃機車的需求量還是相當大。全路內燃機車目前約有19,000多臺,此外,大功率調車機車目前在各機務段和煤礦、石油等大企業都急缺,據初步估算,每年的機車更新總量在600臺以上(不包括每年約幾千臺的修理機車)。
涉及到軌道交通機加工,相對來說有加工難度的主要零部件是車體轉向架、空芯軸套等機車走行部,另外就是柴油機關鍵零部件。機車柴油機主要零部件結構復雜、制造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精度指標大都在5~7級、粗糙度Ra0.4左右),要求有良好的互換性,如機體、曲軸、連桿、汽缸蓋等,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機車在高速運行中可靠性好、耐用度高、安全系數高。
機械加工是由車、銑、刨、鏜、鉆、磨等基本加工方式構成的,圍繞不同產品、和同一產品不同的加工工序,以往人們使用的是大量傳統結構的單一加工功能的車床、銑床、刨床、鏜床、鉆床、磨床等普通設備。隨技術的發展,這些普通設備所占的比例已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以單軸和二軸聯動加工為主的數控車床、立式和臥式加工中心數控加工機床。
隨機床配套產品的發展和對相關技術的深入研究,今天的數控機床已經被柔性、復合、多軸聯動、高精、高速化占了主導地位。如多軸聯動的車銑中心、鏜銑中心、隨動型磨床等。而機床的性能也隨刀具材料及制造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精密測量技術、快速伺服拖動技術的發展具有高速、高效加工和智能的特點。除此之外,為了適應用戶的產品生產需求,一些功能混搭技術交叉而實用的各類機床也產生。如:激光和銑削(DMG)揉合在一起;車銑和磨削(沃倫貝格)揉合在一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