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有“風電之都”之稱的酒泉,原本風電裝機并不多。而2006年《國家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為當地風電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截至2012年11月,酒泉市已建成風電裝機556萬千瓦。之前的風電計劃,如今已被修改到十二五’末達到2000萬千瓦”。
而現實情況是,國內風電設備產能過剩超過四成,風電行業正處“寒冬”。風電給以“飛天”和“航天”為名片的酒泉帶來什么?今后的路又在何方?
11月26日,瓜州北大橋風電場,上午10時許,晴,最大風力1.4米/秒。
在經歷了一輪迅猛發展之后,如今的酒泉,卻面臨著棄風、產能過剩的尷尬。
棄風:迅猛發展后的尷尬
國投酒泉第一風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風電”)中控室,只有史旭沖一人在值班。
中控室內的幾個電腦屏幕上,不斷刷新著當前的天氣及風機發電信息。“當風速超過3米/秒時,風機才會運轉發電。”史旭沖說。
上午10時01分,電網分配給國投風電66臺風機的計劃任務量為5.35萬千瓦,約為該風場總裝機的一半,因風速不夠,該風場出力在“0”上靜止。上午10時03分17秒,風機出力數量依然為“0”,最大風速1.4米/秒,平均風速0.4米/秒。
“任務量是5分鐘刷新一次,如果出力能夠超過任務量,還可以繼續申請。”史旭沖表示。
一家“中”字頭能源企業負責人表示,在瓜州不存在電輸不出去的困難,但考慮到眾多電廠間的利益均衡,電網也不得不做一些平衡。
一位在瓜州風場駐地的設備制造商客服人員則向《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風速適宜時,各大機組都在滿負荷運轉,超出了電網的承載能力。這種情形下,即便申請也很難通過,風場不得不選擇棄風。
而瓜州縣能源局風電股康主任向記者表示:“風場不可能滿負荷運轉,任何風場都會有棄風的情況存在。”
“棄風”與風電產業的發展如影隨行。
2011年,中國重點地區風電“棄風”情況統計顯示,甘肅的39個風場棄風率為16.99%,在全國名列內蒙古、吉林之后。
但這個難題并不能阻擋酒泉發展風電的步伐。
截至今年11月末,酒泉風電已完成、在建及列入規劃的總功率已達1020萬千瓦。酒泉市能源局副局長曹建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述了酒泉風電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