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與應用:基礎與應用是智能電網建設必須共同遵守的基礎標準。包括術語和方法學、電能質量。術語和方法學確定了智能電網的定義以及用以指導智能電網總體規劃和發展的系統方法。電能質量是智能電網各專業分支涉及電能質量的通用技術標準。
規劃設計:智能電網規劃設計階段應遵守的基本原則包括智能電網規劃設計和仿真建模。智能電網規劃設計主要針對智能電網規劃及相關專題規劃給出的管理和技術規定,包括規劃內容深度規定、應滿足的安全穩定標準、安全穩定分析計算方法等。
發電:包括常規電源網源協調、大規模新能源發電并網和大容量儲能系統并網。常規電源網源協調技術指常規電源涉網保護和控制技術等保護技術以及發電機組的狀態監測。大規模新能源發電并網分支主要解決大規模的新能源接入對電網的調度、運行、控制的影響,保證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后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促進電網和新能源協調發展。大容量儲能技術是提高電網接納間歇式電源的重要途徑。需要制定大容量儲能系統并網標準,對大規模儲能系統的接入特性、特性測試、并網運行控制、監控系統功能及監控設備等進行規范。
輸電:包括四個關鍵技術領域:特高壓輸電、柔性直流輸電、柔性交流輸電、狀態監測。特高壓輸電標準包括特高壓交、直流設計,建設、設備、運行等標準系列。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在新能源并網、分布式發電并網、孤島供電等方面具有較強技術優勢,能有效提高系統穩定性,改善電能質量。柔性交流輸電技術可以提高輸配電系統的穩定性、可控性、運行性能和電能質量。為線路運行管理及維護提供信息化、數字化的共享數據,實現線路狀態監測、線路運行環境監測和巡檢技術的智能化,保障線路安全、高效巡視,是建設智能電網的目標之一。
變電:主要關注智能變電站應用技術領域。其中變電設備狀態與運行環境監測系統相關標準在輸電領域中統一規劃設計,本技術領域只涉及相關具體設備的監測與評估。變電站承擔著變換電壓等級、匯集潮流、分配電能、調整電壓等功能,變電站的智能化運行是實現智能電網的重要基礎。
配電:隨著智能電網技術的發展,一次、二次智能設備將大量應用,同時大量的分布式電源和儲能系統將接入配電網,配電網的運行、控制和管理模式將會發生較大改變。配電網中的大量分布式儲能系統將成為配電網可調節的重要能量系統,儲能系統接入配電網在提高電能利用效率、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同時,也將改變傳統的供電方式。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對配電運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領域包括分布式電源并網方面的主要系列標準,包括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技術規定、分布式電源并網特性測試標準、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運行控制標準、分布式電源設備標準等。
用電:重點關注七個關鍵技術領域:雙向互動服務、用電信息采集、智能用能服務、智能用電檢測、電動汽車充放電、節能與能效、微電網并網。
雙向互動服務是智能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重要體現。建設雙向互動服務平臺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用電智能化、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提高供電應急處置能力。用電信息采集包括智能電表及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智能用能是在提高終端用戶用電服務水平的基礎上,對用戶的用能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并根據用戶的用能需求和能源供給情況,實現有序用電管理和能效管理智能化。智能用電檢測對智能用電環節的計量裝置和用電裝置進行檢測和試驗,是開展智能用電各項工作的重要技術保障。電動汽車充放電設施可實現電動汽車與電網的雙向能量轉換,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度:主要關注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其中包括電網運行集中監控。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標準體系,按照層次結構分為基礎信息標準和功能規范,功能規范又由基礎平臺和應用功能規范組成。目前變電和配電運行模式正在向“集中監控+運維操作站”轉變,需要制定相應的通信協議標準、集控中心體系結構規范、應用系統功能規范。
信息通信:信息通信是智能電網基礎,是實現智能電網功能的基礎。本專業分支重點關注三個關鍵技術領域:通信網絡、信息化應用及信息安全。通信網絡是實現信息通信的基礎,包括傳輸網、配電和用電側通信網、業務網、通信支撐網、智能電網信息基礎平臺。信息化應用是為各專業分支的信息化提供服務支撐,涉及移動信息接入、數據傳輸、信息集成與交換、數據集中存儲與處理、信息展現等方面。信息安全是智能電網建設必須遵守的基本安全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