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強勁復蘇
制造業PMI指數在4月份高達53.3%以后便一路下滑,不僅連跌5個月,而且在三季度跌破50%的枯榮線。作為重要的宏觀經濟先行指標,PMI指數高于50,意味著制造業重返擴張期,這也是近7個月來首次出現50.06%。“PMI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制造業形勢略有好轉,中國前期采取的多項‘維穩’政策效果初顯,尤其是銀行所釋放的流動性有明顯增加,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有所初顯。”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數據顯示,在生產指數增長較少,僅上升0.4個百分點的情況下,11月新訂單指數高達51.2%,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升幅較上月有所擴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11月份PMI指數繼續小幅回升,新訂單、出口訂單、擠壓訂單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產成品庫存、采購量、原材料庫存指數也均有小幅提高,顯示出了去庫存活動開始轉向補充庫存,工業生產水平有望繼續提高。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事實上,除了PMI指數有復蘇跡象,在近期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了9.6%,比9月份加快了0.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了0.81%。達到了6月份以來環比最高水平。
經濟復蘇仍在“路上”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服務業務調查中心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PMI11個分項數據看到,目前,只有購進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以及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下降,其余指數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購進價格指數下降較為明顯,下降了4.2個百分點,回落到了50.1%張立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可能導致了市場信心還不夠穩定,經濟回升的力量偏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關部門調查的21個行業中,已有過半數量的行業回升到了50%以上。
從PMI數據顯示,分企業來看,大企業經營形式逐步向好,PMI為51.4%,比上月上升至0.5個百分點,是拉動制造業經濟總體回升的主要原動力。在白朋鳴看來,一次PMI的上升并不能表明制造業整體環境的改變,更無法說明宏觀經濟不如上升軌道。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在引述數據分析時說,從反映庫存水平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成品資金占用的增長率來看,本輪庫存調整中產成品資金占用增速在9月末已降到10.1%,但仍高于當月工業增加值名義增速,更沒有出現庫存下降的情況。
白朋鳴告訴記者,中國經濟回暖之路“任重而道遠”,短期內難有企穩回暖跡象出現。部分數據有所回升與國際前期的刺激性政策有明顯關聯,而與實體經濟卻不存在直接聯系。國民經濟整體環境依然惡劣,中小企業生存狀況令人堪憂,工業用電等硬性指標絲毫沒有回升態勢。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此次PMI數據里顯示大企業的經營狀況運轉明顯,而小企業目前經營并無起色。在查閱4月份的PMI指數來看,一直在50%以下,而當月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目前,在內需外需并不確切的情況下,顯然,經濟復蘇仍在“路上”。另外,在繼全球歐債危機之后備受世界關注的美國“財政懸崖”也是經濟風險的一大隱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