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佛森看來,中國市場的潛在需求巨大,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自動化生產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將大力投資中國市場,拓展行業商機。”艾佛森日前在北京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時透露。
最大的市場
在轉型升級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的背景下,中國正在試圖由一個低成本制造基地轉變為一個由服務與創新驅動的經濟體。
在此形勢下,艾佛森認為,中國的經濟環境蘊藏商機巨大:越來越多的國內廠商將選擇自動化生產方式以獲取競爭優勢,而這催生了對工業機器人的大量需求。
事實上,中國和全球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均于2011年創下新高。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2011年是工業機器人產業自1961年以來最蓬勃發展的一年,全球市場同比增長37%。韓國、日本等東亞市場的機器人銷量均有所上升。而中國的銷量比2010年提高51%,成為增幅最大的市場。根據IFR的數據,中國有望于2014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艾佛森從2008年開始擔任UR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及合伙人。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短短幾年取得了可觀的成長和擴張。艾佛森擁有多年管理經驗,對自動化和制造業領域擁有深刻的認知和豐富的知識。
艾佛森認為,機器人行業未來將越來越多地在與人更為接近的距離和環境下工作;機器人與人的合作、機器人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精細化裝配發展趨勢明顯,目前很多依靠人手完成精細裝配的工作將由機器人和人配合來完成。
新兵的底氣
不過,與一些老牌的機器人廠商相比,UR公司是地地道道的后來者。
據介紹,UR公司的創立是基于一個“要研發一種易于安裝和使用的輕型機器人”的理念。2003年,公司的3位創始人在為南丹麥大學研發食品行業的特殊需求項目時得出結論,當時機器人市場的主要產品是大型、昂貴且笨拙的機器人。
以此結論為基礎,3位工程師于2005年創立了UR公司,并宣布致力開發中小企業也能承受的機器人技術。直到2009年,公司的第一批UR5機器人才通過經銷商尋找到了丹麥和德國的用戶。
滿打滿算,公司創建只有僅僅7年的時間,在強手林立的機器人市場,這位機器人行業的新兵如何贏得市場呢?
艾佛森向中國工業報記者解釋道,人們認為機器人是工程師為本制造業設計的巨大、重型、昂貴且噪音大的機器。然而UR證明事實并非如此。UR的機械臂具有輕型、安全、靈活且生態友好的特點。
據艾佛森介紹,操作者能迅速掌握UR機器人的操控技巧,并將機器人投放到多個生產流程中。UR公司實現了機器人設計的創新,并以前所未有的價格,使得該技術不僅為工業巨頭服務,也能被中小企業所使用。UR公司的輕型、創新機器人自去年亮相中國以后,成功吸引了眾多自動化解決方案及制造商的目光和興趣,業內關注度與日俱增。
如今的UR公司已在40多個國家實現創紀錄的業務增長。該公司的UR5型機器人更被國際機器人學聯合會及美國電器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評為“全球最創新機器人”。今年4月初又推出了UR5的兄弟機型———UR10機器人。
另據介紹,全球很多公司購買UR機器人以減少人力資本,或是用來促進生產質量或提高生產力。有時,UR機器人還被用于從事重復作業,以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特別是亞洲市場在這些應用上都擁有潛在需求。
加快的腳步
據記者了解,UR機器人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更短,該公司于2011年12月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
盡管是一家很年輕的公司,但UR拓展中國市場的步伐一直在加快。艾佛森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該公司目前在中國已擁有10家經銷商伙伴,覆蓋北京、上海、重慶、廣東、福建和江蘇地區。
在未來一年,UR公司將著力發展中國經銷網絡,并放眼中西部地區。同時,將協同經銷商積極參加有關工業制造、自動化、機器人、電子制造、機械機床、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展會活動,發揮行業展會的高平臺優勢,繼續拓展市場、挖掘商機。
11月8日,UR公司攜手兩家經銷商———上海諾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硅步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參加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工業自動化展,以模擬實際作業的方式,展示其UR5型機器人。
在展臺搭建的模擬工作環境中,UR5機器人進行了螺絲擰緊工作臺上下料,以及與自動導航小車及機械手集成兩項作業,直觀地展示了UR5方便易用、安靜輕巧、安全和人機協同的特點。展臺還設專人向參觀者提供產品介紹及操作說明,幫助觀眾深入了解UR5的技術規格和廣泛的應用范圍。
艾佛森相信,中國將會是其全球業務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未來將投入大量資源,著力拓展國內經銷商網絡。在經銷商選擇上,將以區域為導向,根據區域自動化的需求,以及行業分布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經銷商,為最終用戶提供具有附加值的智能化方案。
對中國市場具體銷售目標,艾佛森表示暫時難以給出確切的數字。但公司這兩年的整體發展態勢非常好,2011年與2010年相比,公司業務取得了近600%的增長。盡管2012年還沒有結束,但是增長趨勢也非常明顯。
艾佛森說,在工業機器人市場,UR機器人正引領著一場別開生面的銳進。它憑借創新、靈活、安全、易于編程和操作簡單等獨特優勢,不僅開辟了全新的工業機器人商機,并讓人們對印象中笨重、昂貴和難以編程的工業機器人徹底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