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吹來”真金白銀,貧困縣熱捧風電產業
第一就是風電裝機規模大、速度快,裝機規模到目前是165萬千瓦,就僅僅用了7年吧,不到7年時間。
設備與風場擴張過快,企業被迫“棄風限電”
像5萬(千瓦)的風場,給發電的就能降到一萬多(千瓦)。一萬二到一萬三,就意味著,四分之一左右的發電量,在風大的發電季節的時候,都會降到這樣。
歡迎收看《財經大廣角草原上的“棄風”》
主持人:提到“三北”,也就是華北、東北和西北,人們的一大印象是風大。但如今,風力發電在列入國家的新能源發展規劃之后,風電行業也隨之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從2006到2010年的短短幾年間,中國風電裝機總量占全球的比重從10%上升到49%,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裝機大國。“三北”地區原本的“災害風”也成為了“刮錢風”。但近兩年,“刮錢風”又淪為了“垃圾風”。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中國的風電行業到底怎么了?請看記者的報道。
王學斌是張北縣新能源辦公室的副主任,本地人,在風電行業工作了7年。他感慨,當初正是草原上這一大片的風機,將縣里的大風“變害為寶”。
張北縣新能源辦公室副主任王學斌:過去的時候,這個風在壩上地區,是一害,是一個災害性天氣。尤其是春季到冬季這塊的風特別大。咱老百姓都說,“一年一場風,匆匆刮到冬”。一年四季基本上都刮風了。2005年進來這個風電開發企業,從縣里面來說,其實是個好事。啥也不占,就占點地,都是點征,用的地也很少,立即來風,而且給地方交稅,肯定是好事啊,大力扶持的項目。他們那兒有個測算說,北京亮的三個燈泡里面,就有一個是張北縣的風電貢獻的。
王學斌帶記者前往當地的風電觀景塔。站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頂,可以俯瞰全縣大大小小1200多臺風機。
張北縣新能源辦公室副主任王學斌:它的南邊是中節能的綠腦包風電場。遠處看,那邊有中水顧問、德和和博德風電場。再朝遠處還有中電投的風電場。這個位置基本上可以把張北縣所有的風電場都可以看到。
順著王學斌手指的方向望去,轉動的風機連成一片。記者注意到,在他手指的右側,有不少風機在大風中紋絲不動。
記者:王主任,為什么這邊的風機是停運的狀態呢?
王學斌:可以說,按今天的風速,咱們的張北縣的風機可以全部正常運行。我們后面的風機已經停運了。一部分有可能是風機正在檢修,出現故障。另外一個可能就是人為的限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