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專利匱乏面臨侵權風險
專利儲備不足會使中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喪失主動權。
從國際LED照明產業競爭布局來看,目前美國、東亞、西歐三足鼎立,高端產品市場被少數的國際公司占據,整個產業的布局在逐步成形。LED產業的核心專利技術主要掌握在日亞、飛利浦等大公司的手中。目前來看,國外的一些大企業不僅是在專利數量上,在品質上也占據絕對的優勢。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保護協調司司長張志成告訴記者,根據專利強度,結合市場綜合分析,日亞、飛利浦、首爾半導體等已成為領先廠商,東芝、夏普可以歸為技術廠商,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只能歸為有發展潛力的廠商,和其他新興廠商一樣面臨著較大的智慧財產權侵權風險。張志成強調,中國大部分LED企業無論是專利的儲備,還是合作的版權,都非常不足,尚不能對其他大企業構成任何威脅。
一方面,大陸申請提交的LED專利數量比較少,對外申請數量更少。張志成介紹,中國大陸申請人提交的相關領域的專利申請只占到20%,臺灣地區的申請占到38%,國外申請占到44%。大陸總的申請比例還比不上臺灣地區申請的比例。另一方面,中國 LED的專利申請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占31.5%,其他的多是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申請;中國市場應用、封裝的專利申請分別占申請總量的80%和11%,涉及產業上游的外延技術和芯片制造的基礎專利和核心專利匱乏。張志成表示,專利儲備不足會使中國企業在產品市場競爭中很難掌握主動位置,當前的形勢已經非常嚴峻。
上海矽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智慧財產權總監葉枝燦表示,從中國LED企業面臨的專利形勢來看,在外延芯片領域,國外專利權人的專利數占比大概為70%;在封裝領域,大陸和國外大概各占一半;在應用領域,國外LED巨頭也有大量布局。“以外延芯片領域為例,國外有340多篇發明授權,而大陸只有100多篇。”葉枝燦說,“而且不僅僅是在數量上有絕對優勢,國外的發明專利授權更加核心,因為它是從國外以優先權和專利重組的形式進入大陸的,國際巨頭們試圖把其間更重要的東西拿到中國進行布局。”
加強風險防范做好應對準備
隨著大陸LED照明產業的迅猛發展,侵權、訴訟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2002年之前,日亞公司在LED照明智慧財產權領域獨霸一方,隨后飛利浦、歐司朗等公司群雄并起。目前,五大巨頭已經完成了相互之間專利的交叉許可,形成了某種形式的產業聯盟,整個控制了白光LED產業。張志成表示,專利已經成為巨頭們維護既有產業格局的有效武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熟,這個產業格局正在逐步固化。一旦各主要技術領域徹底完成交叉許可和聯盟建設,將意味著中國企業進入該領域之后只能在周邊和下游打工,屆時很可能我們有產業規模,但是卻沒有產業利潤。
在1996年到2011年之間,已經發生了近180起和LED相關的法律訴訟。起訴方以日亞公司為主,還有飛利浦、科銳、首爾半導體等。“專利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很多時候我們是在不知不覺中侵權。”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模擬研究所研究員梁秉文說,“很多國際巨頭對待中國LED企業是一種‘養豬’的心態,等到大陸企業的生產上了規模,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舉起智慧財產權訴訟的‘大棒’。”梁秉文強調,隨著大陸LED照明產業的迅猛發展,侵權訴訟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雖然目前看來,和解是大部分訴訟的最終結果,但是和解必須被訴方手里有牌,如果沒有幾樣拿得出手的專利,和解是非常困難的。
那么大陸企業應該如何規避智慧財產權侵權風險?工業和資訊化部軟件與積體電路促進中心智慧財產權處副處長游濤表示,首先,提升意識,加大投入。企業應該帶著智慧財產權的意識,從初期成長開始慢慢積累,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投入應有的花費。其次,可以適當引進外部的智慧財產權,爭取購買一些技術專利,甚至由多家企業聯合出資以得到許可授權。再次,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和優勢,選取產業鏈的某個技術環節進行專利布局,爭取談判的籌碼。最后,要重視商業秘密糾紛。目前,大陸很多LED企業的技術人員都是從臺灣地區挖過來的,相關團隊會不會導致技術侵權和糾紛,需要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