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技術產業報》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黨中央高屋建瓴地闡釋了加快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指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要任務。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從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廣東省一直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的沃土。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省如何繼續當好科學發展“排頭兵”,為中國發展探索更多新的經驗,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從建設幸福廣東到建設美麗中國,南粵兒女應該如何以科技創新意識融入到科學發展的實踐中去?這是擺在南粵兒女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時代賦予廣東省新的歷史使命。而要完成這一新的偉大歷史使命,廣東省科技廳任重道遠。
科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創新是文明進步的動力,科技創新始終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在未來社會發展進程中,科技創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人類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科技創新。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力強,這是廣東省科技工作者的共識,也是廣東省發展模式的成功經驗。只有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創新催生動力,才是實現廣東省再次騰飛的重要途徑。正如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所指出的,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上來,調動全社會的智慧和資源,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實現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支撐引領廣東省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所以,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提高對科技創新的認識,切實把科技創新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抓住機遇,乘勢而為,真正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
創新是一個國家獲得長期生命力的重要來源,是在資源受限情況下實現突破性發展的關鍵所在。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提升,而科技創新是生產力的重要來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制度、人才、政策等方面對創新加以扶持和引導。縱觀改革開放走過的30多年的道路,我國一直都在探索一條有效的創新途徑,從最初的引進、消化、吸收到當前所提出的多種不同層面的創新并舉,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和成熟。尤其是黨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以及協同創新的概念,可以說是明確了創新的發展途徑。
廣東省作為中國經濟板塊中一顆耀眼的明珠,一直以來秉承解放思想、敢為人先的指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在當前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廣東省自主創新能力與黨的十八大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傳統產業亟須轉型升級。如何通過創新發展,實現廣東省經濟的再騰飛,其中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就是實現有效的創新拉動。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科技創新是時代賦予廣東省的歷史使命,也是廣東省再次騰飛的迫切需要和強大驅動力。“轉型升級要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需要科技創新作為支撐。我們要善于創新體制機制,集聚優勢資源,突破重點環節,才能真正把思想共識轉變為推動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李興華在傳達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報告中,對下一步科技創新驅動廣東省經濟大發展作了很好的注釋。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廣東省審時度勢,高唱科技創新的主旋律,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科技工作要乘勢而上,不辱使命,有所作為。
誠如是,幸福廣東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