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孟佳,來源:《裝備制造》雜志
品牌戰略是全球化留給中國最大的機會。如果中國使用的全是國外的品牌,那將是中國人的悲哀。當裝備制造業有越來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之時,也就是中國裝備制造業振興之時。
2007年12月18日,“第五屆品牌中國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這次論壇提到了一個問題:中國品牌的全球化危機。
在古代的國際貿易中,中國的絲織品、茶葉、瓷器等,在西方的貴族和皇室中享有極高的聲譽,時人以擁有一件“中國制造”為榮。
中國作為一個制造大國,“中國制造”有一段時期依靠價格優勢打天下,忽視了某些質量問題,而有缺陷的產品毀壞了“中華牌”,使“中華牌”的聲譽面臨信任危機。而現在,西方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中國制造的產品是低級產品,“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開始遭遇挫折。
不容忽視的是,中國的產品一旦走出國門,自然地就有了雙重品牌。一個是顯性品牌,就是它的注冊商標。另外一個隱性商標就是“中國”品牌,它屬于中國的產品。中國的裝備走出國門后,一方面它代表了裝備制造企業的實力,也代表了中國產品的形象。
在《Industry Week》2007年的11月號封面文章在開篇道明:“中國制造”的標簽等同于低端的產品,這個暗示總能很快得到回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一些中國產品的不良聲譽,影響了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
2001年的時候,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研制出星光一系列芯片,總裁鄧中翰希望把產品打入索尼公司。約好了1個小時的會談時間,5分鐘就結束了。索尼方面的負責人最后扔下了這句話:“你們中關村的企業如果想學習索尼,可以到街上去買我們的產品,我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
中國制造業已居世界第四位,在全球100大品牌中,美國、日本、德國占了2/3。2007年評出的全球100大品牌,中國無一上榜。全球100大品牌當中亞洲共有9個品牌入圍,其中日本品牌7席,韓國有2席,分別是豐田(6)、本田(19)、三星(21)、新力(25)、佳能(36)、任天堂(44)、現代汽車(72)、松下(78)與凌志(92)。
從入圍全球100大品牌的企業來看,亞洲入圍的品牌基本上屬于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是構成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礎,裝備制造業要為中國品牌贏得世界的尊重,為中國品牌的偉大復興做出自身的貢獻。
2005年,中星微的“中國芯”不僅裝在了索尼的筆記本電腦,同年,也成為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國芯片企業。現在的中星微成了IT行業內的一個知名品牌,在國際上贏得了尊敬。
中國的機床行業,沈陽機床集團、大連機床集團不僅并購了國外的知名機床企業,而且躍居全球的行業排名第九和第十位,不僅提升了“中國制造”的競爭力,也為中國機床品牌贏得了行業的地位和尊敬。
中國裝備制造企業不僅要塑造知名的品牌,還要塑造中國產品的形象,為中國贏得世界的尊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 代,也為中國贏得世界的尊敬。
據預測,到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將占世界10%以上,那么,按照這個比例計算,中國的世界品牌也應該占到世界知名品牌的10%左右。
品牌戰略是全球化留給中國最大的機會。如果中國使用的全是國外的品牌,那將是中國人的悲哀。當裝備制造業有越來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之時,也就是中國裝備制造業振興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