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近年來,遼寧省鞍山市科技局一直致力于以創新的思維,創造性地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全力推進將高新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推向市場的創新探索,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各地科技部門在新時期如何創造性地開展科技工作,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本報將從今天開始,推出一組關于鞍山市科技工作創新的系列報道。
11月30日,記者來到座落于遼寧省海城市南臺鎮的遼寧鑫能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采訪。進入公司廠區大門,這里的一派生機讓記者眼前一亮:廠區內,人來車往,緊張有序;標準廠房中,職工正在熱火朝天地工作;會客室內,前來提貨的客商悠閑地吸煙品茶,坐等產品下線起運。該公司總經理楊再山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們企業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發展,這完全要歸功于鞍山市科技局的熱情服務和大力扶持。”
近年來,遼寧省鞍山市科技局在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以創新的思維,創造性地開展科技服務工作,銳意創新,不斷延伸服務領域,全力推進將高新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推向市場的創新探索,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顯著的成績。
當前,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勢頭迅猛。面對國內外日新月異的新科技革命發展形勢,在新時期,科技部門究竟應該如何開展工作,才能卓有成效地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鞍山市科技局領導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經過組織開展全局大討論,深入企業廣泛調查研究和征求意見,在2002年初,市科技局上下取得共識,在工作中提出和牢固樹立了“圍繞市場需求搞創新,圍繞自主創新抓科技,圍繞產品創新點開拓市場”的創新工作觀念。對此,鞍山市科技局局長張生燦做出這樣的詮釋:“作為政府部門,有責任把創新各個要素組織起來,努力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廣闊的舞臺,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企業的一切正當需求,都有可能、也都應該成為我們服務的內容。”
在創新思維的指導下,鞍山市科技工作有了很大發展。2002年8月,鞍山市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關于建立數字化聯合服務平臺合作項目正式簽約。鞍山市的科技工作,以此為開端,步入一個全新的創新發展階段。
2002年10月,鞍山市在清華大學設立了研發種子資金;2003年9月,遼寧省院校合作工程會議在鞍山市召開,會議上,鞍山是全省唯一受到表彰的建制城市,被命名為遼寧省院校合作先進單位。
技術創新,需要院校、企業和資本的有機結合,更需要科研、中試、產業化、營銷每個環節的綜合作用。而作為政府的專職科技職能部門,科技局不但應該是這些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同時也應該是這些活動的服務員。
在創新工作思維的指導下,從2002年年初開始,鞍山市科技局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技術需求,主動走出去登門拜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了解科技發展狀況,建設城市科技成果、產品展示廳,為企業搭建免費產品展示平臺,舉辦產品推介會,幫助企業宣傳推介產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組織舉辦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洽談會,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全力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大學和科研院所為技術源頭、成果轉化服務為紐帶、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技術轉移體系。
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在全面提高全市科技意識和科技水平的同時,鞍山市科技局積極組織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全力探索從科技服務的角度,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在工作中,注重突出重點,確立了需要重點支持的工業科技攻關及產業化計劃、農業科技攻關及產業化計劃等十一個科技發展計劃,重點支持科技創新能力強、成果轉化速度快、效益高的企業。
經過幾年時間的不懈努力,目前,鞍山市已經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國上百家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系;與大連理工大學等10余所院校,建立起全面的合作關系。全市累計組織舉辦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洽談會34次,達成技術合作項目近1000項,共建了49個中試產業化基地和研發中心。
鞍山市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也由此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幾年來,全市共有40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86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80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350項科技成果獲市級以上科技獎勵,其中,10項獲國家級獎勵,40項獲省部級獎勵。
“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張生燦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都有技術合作的需求: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需要輸出技術,企業需要引進技術。關鍵在于,在他們中間需要有一個可靠的具有公信力的權威的合作平臺。我們所要做的,正是代表政府,在他們之間搭建起了這樣一個實驗室小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舞臺,做個好‘媒人’。由我們代表政府搭臺,并負責搞好服務,讓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來登臺唱戲。事實證明,校企雙方對此的反應都很積極和踴躍。這從歷次參加洽談會的單位、人員數量和雙方合作成功的項目數量逐年增多上,就可以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