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征稅調查一方面是防止突擊進口,同時也是給貿易反制加碼,中國要對太陽能光伏領域的貿易保護主義加碼警示”,談及美歐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不依不饒”的打壓,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義憤填膺。
今年以來,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在海外頻遭阻擊,美歐在對華光伏電池貿易上動作頻頻,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光伏產業風雨飄搖。
“貿易戰是"雙輸",但不反制絕對是"單輸"”,白明強調,委曲求全不能解決問題,需要對美歐韓不規范、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發起反制,令其有所顧忌。
多晶硅作為光伏產業的上游產業,近年來在價格、市場份額上亦飽受進口產品的大肆擠壓。目前,中國商務部已正式啟動對美韓、歐盟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的“雙反”調查。
然而“雙反”尚未顯效止損,產自上述地區的多晶硅又出現向中國大量突擊出口的現象。
據申請人援引中國海關數據稱,在得知國內產業提出“雙反”申請后,中國自美韓進口多晶硅在今年2—7月間較前6個月驟增40%,9月份自歐盟的進口量更是8月的2.6倍。
若此番中國終裁決定回溯90天征收“雙反”關稅,這無疑是對國內多晶硅產業的極大利好,但同時也意味著下游光伏企業的原料成本勢必上升。有媒體報道,此前已有光伏企業明確表示,不支持在光伏產業鏈的任何環節人為設置貿易障礙。
對此,江蘇中能硅業副總經理呂錦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原料自主、上下游團結是產業幸事,擋住進口實際上實現了中國光伏上下游雙贏”。
呂錦標介紹,由于突破了技術封鎖,2011年中國已成為全球多晶硅第一大國。原料的自主供應平抑了價格,結束了供應緊張漫天要價的歷史。
據呂錦標介紹,目前中國市場上國內多晶硅價格約為20美元/公斤,進口多晶硅中,一部分為價格高達40美元/公斤的長單訂購,另一部分為價格惡意降至17美元/公斤的零售。
“事實上,價格降到20美金以下都是不計成本的”,呂錦標分析,若光伏企業不購買平價或略高的國內多晶硅,一旦國內產業因現金流斷裂而徹底倒下,中國光伏生產原料將只能完全依賴進口,彼時國外多晶硅對華貿易策略必將不同。
當然,除了上下游產業協調利益齊心反制,要讓中國太陽能光伏走出困境必須“對癥下藥”。
“產能過剩是根本癥結”,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憤懣直言,政府未來必須大力投資新能源研發,給予終端補貼,下大力氣把國內設備需求做起來。
林伯強告訴記者,與火電相比,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高、質量低,新能源發電初期必須依靠財政支持才能成長壯大。
此外,在白明看來,開辟新市場、加快向發展中國家地區轉移也是中國光伏消化產能的路徑之一。
事實上,拯救光伏的行動已在近日拉開帷幕,業界、政府針對光伏行業發展頻出新策。
最新消息稱,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在加拿大開辟“新戰場”,從“單純生產組件”轉向“系統集成”建設光伏電站。此外,中國國家電網亦擬出資百億元人民幣配套光伏項目并網,這被認為是國內光伏市場即將開啟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