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端于華爾街的金融海嘯,可謂來者不善,在全球日益一體化的現實語境中,金融危機正在蔓延,已經波及其他國家,并且開始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影響。可以說,在這場來勢洶洶的金融海嘯中,沒有任何經濟體得以幸免,中國自然不能例外。但是,日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應約與英國首相布朗通電話表示,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可控的。
溫總理的底氣來自哪里?來自兩點,一是30年的改革開放增強了中國抗南金融風險的能力,二是中國應對金融危機推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11月5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
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為加快建設進度,會議決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明年災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縱觀這十大舉措,每一項都是重大利好,每一項都釋放了積極信號,讓人眼前一亮,精神為之一振。這些措施,一方面是應對金融危機,化解和削弱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通過擴大內需來提高我國抗擊金融危機的能力。另一方面,這些措施的主旨是讓利于民,是以民生為重,通過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等措施,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筆者認為,這十大措施呈現五大特點:一是重點關注民眾關心的三大民生問題。教育、衛生和住房是近年來最受民眾關注,被稱為三大民生難題,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措施中,重點提到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二是重點強調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等等,都是在基礎建設上發力;三是千方百計地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城鄉低收入者的收入,應該說,面對金融危機,低收入者的抗擊能力尤為薄弱,這就需要加大對他們的救濟;四是在金融方面的改革更加富有力度,比如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五是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國家對災區重建一直傾注熱度,早在6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及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情況報告的決議,批準了國務院提出的2008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8月12日,《國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向國內外公開征求意見,預計恢復重建資金總需求,約達1萬億元。
再以增值稅轉型改革為例。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一段時間以來,給國民減稅、給企業減稅成了民眾最強有力的呼聲之一,給企業減稅,受益者不僅是企業,還包括消費者。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沿海許多中小企業陷入困境,不少農民工紛紛下崗。讓企業度過難關,一方面需要在信貸上做文章,一方面就需要在減稅上做文章。
當前,增值稅已經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稅種。數字顯示,2007年國內增值稅收入超過1.5萬億元,約占當年稅收收入的31%。如果再加上進口增值稅部分,占稅收比重超過40%。增值稅實行實行價外稅,換言之,就是增值稅由消費者負擔,而不是由商品廠家承擔。因此,通過下調增值稅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抑制過快增長的物價,政策效應將更為明顯。
其實,在這十大措施出臺之前,中央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比如,10月20日,央行傳出消息,涉及農業貸款、小企業貸款、災后重建等三項貸款增量的同比多增部分,不計入今年貸款規模控制范圍;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21日聯合宣布,將從2008年11月1日起上調3486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約占中國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25.8%。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0月30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可以期待,隨著一系列利好措施的出臺,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有望得到遏止,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的態勢有望得到控制,資本市場持續波動和低迷也有望得到改變,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在8%至9%之間絕非奢望,一些中小企業的寒冬也將盡快過去,最終居民收入會有效增長,成為諸多措施的直接受益者。
“在經濟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這是溫家寶總理對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所說的一句鏗鏘有力的話。實踐終將證明,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只要以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應對危機,保持信心,中國經濟將經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獲得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