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作為全球領先的風機制造企業,西門子2010年才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西門子在中國市場的目標和戰略是什么?
馬海德:西門子在中國風電行業的歷史由來已久,西門子風電的前身,第一批bonus風機早在1988年就在中國安裝投產。1989年,13臺單機容量為150千瓦的風機開始在新疆達坂城投運,一直在連續不斷地生產清潔的電力,至今已有20余年,這也是亞洲的第一個風電場。
對于西門子風電來說,進入一個新市場的標準是:第一,這個市場是否有足夠的需求;第二,我們的產品是否適應這個市場的需求。眼下,中國市場顯然具備這些因素。
西門子在中國市場的目標是致力于成為領先的國際化風機供應商,提供最好的技術和高水準的項目執行經驗。西門子的差異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過為客戶提供先進的技術和可靠的性能來優化發電效率。第二,通過為客戶降低時間成本、采用遠程控制等方式來優化減少運行成本。第三,運用最高標準的項目管理方式來提高生產效率。
和上海電氣組建合資企業是一次“雙贏”合作:不僅是雙方在制造高質量風機上的雙贏,更是將本土化與高效執行力結合起來的雙贏。同時我們也期待著與中國風電產業共同成長與學習,為中國風電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風電被視為高度政策性的產業。您如何看待中國的風電發展政策,與德國或美國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馬海德:我們很欣喜地看到,中國已經非常明確地將風電看作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風電市場的發展速度和增幅非常顯著。
相對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規劃更加復雜。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調不同利益方的利益。在德國,海上風電近期的挑戰是,是否有輸電線路將風電從北部輸送到南部的負荷中心。而近期美國的例子則很好地說明了政策上的突然轉向將對風電市場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我們認為,一個穩定的政策規劃框架對于風電發展至關重要,它有利于加快風電產業發展,促進產業投資,并大幅降低風電成本。
中國的風電政策在大方向上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從細節來看,可以考慮運用更多以質量為導向的措施來引導海上風電發展。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健康的上網電價機制,高度關注質量參數、能源產出效率以及安全等問題。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給予企業以可持續的盈利空間,從而促使整個行業有持續成長的動力和資源。這一點對于中國剛剛起步的海上風電來說尤為重要。
記者:從去年開始,中國的風電發展因“三北”地區風電限電等因素影響,開始進入轉型調整期。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國風電產業的調整?
馬海德:目前中國風電發展速度放緩不會影響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越多的問題在現在顯現出來并得到切實解決,對未來的發展就越有利。我們希望這些當前的挑戰能夠帶來一些變化,從以價格為導向轉變為以產品性能表現為導向,我們期待中國市場能夠真正從重視速度轉向重視質量。
可靠性、可行性和合理的價格應該是選擇風機、建立風場的關鍵標準。從長遠來看,風能需要能夠與傳統能源平等競爭。
記者:眾所周知,西門子全球在海上風電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您如何看待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與西門子產品在中國海上風電的應用?
馬海德:從近期的安裝情況看,中國的海上風電仍處于起步階段。這并不奇怪,因為從世界范圍來看,海上風電也是一個正在興起的朝陽產業。
我們看到,中國已經確立了雄心勃勃的海上風電發展目標,一些有實力的開發商也成功地開發了一些試點項目,政府的規劃框架也正從潮間帶風電向真正的海上風電推進。
展望未來,我們期望看到中國海上風電這樣一些發展成就:在地理分布上,海上風電從江蘇省發展到其他沿海地區;風機的兆瓦等級繼續增加,風機離海岸線的距離逐漸擴大;海上風電的運輸和安裝能力(例如安裝船、海底電纜、海上基礎等)提高;本土的風電人才和從業資源的開發也對海上風電發展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希望中國陸上風電開發的經驗可以用之于海上風電,鼓勵市場更關注質量和可靠性。選擇有良好運行記錄和在全生命周期內表現穩定的風力發電機組,能避免業主在質保期外為已安裝的風機付出高昂的代價,這是十分重要的。海上風電的風險比陸上風電的風險大得多,所以海上風電需要更好地管理。
另外,簡單認為風機越大越好的觀點也顯然有失偏頗。每個項目都需要根據項目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根據最終的電力平均成本作出合理決策。西門子已經為參與中國的海上風電發展做好了準備,我們也期待著能夠為此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