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據香港媒體經濟日報報道,內地光伏產業近年陷入「寒冬期」,中國政府決定自救。消息指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及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36家銀行秘密商議拯救光伏業,冀透過「保大棄小」的方式加強行業競爭力,刺激太陽能股昨日急彈。
多晶硅龍頭保利協鑫(03800)升8.05%,成交額續高踞9億元,卡姆克丹(00712)、陽光能源(00757)及順風光電(01165)升5%至9%,薄膜太陽能組件制造商鉑陽太陽能(00566)更躍升14%,為昨日升幅榜第五位。
十八大后料有扶持政策
國泰君安分析師盛驊指,太陽能產業自2010年底開始走下坡,但太陽能是中央扶持產業,發展深具戰略意義,故要行業起死回生,必須由中央出手打救,而近日國家電網表明支持分布式發電對光伏產業發展有積極作用。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處長李成直言,中國光伏企業平均負債率超過70%,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政府有意扶持產業,在國內推出系列措施的同時,國際市場亦積極反擊。
有內地大型多晶硅制造商高層向本報表示,中央在「十八大」后應會陸續會有支持光伏產業的措施出臺,目前內地制造的多晶硅板發電量已由3、4年前的180至200瓦,升至260至270瓦,反映技術突飛猛進,可媲美歐美企業。
高盛仍看淡整合未完成
現時多晶硅價格已由08年每公斤約300美元的高峰,跌至約18美元,導致內地不少多晶硅企業停產或倒閉,連帶制造太陽能電池的產業亦受牽連,整條產業鏈墮入黑暗期。盛驊稱,多晶硅跌價是行業規模化及技術突破的結果,短期雖會導致多家企業倒閉,但長遠有利光伏發電更符合經濟效益,更具競爭力。
惟高盛仍看淡太陽能股前景,該行稱,供應過剩持續意味行業整合尚未完成,而中美歐的貿易糾紛亦構成短期震蕩,預計內地太陽能業會趨于規范化,地方政府及銀行應帶頭支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