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整個中國鋼業行業的產能,需要從頭說起。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問題遲遲得不到有效緩解,龐大的鋼鐵產能嚴重阻礙著鋼鐵業復蘇的進程。
2006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指出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汽車等行業產能已經出現明顯過剩。然而,國內的鋼鐵產能卻在調整中越調越高,從2005年的4.7億噸上升到2011年的9億噸。這注定了鋼鐵業將迎來嚴酷的寒冬。
據報道,今年前三季度,鋼鐵行業遭遇極寒,上市公司“失血”成為各行業之最。據統計,兩市34家鋼企中,前三季度14家出現虧損,合計虧損約183億元;其余20家公司合計盈利不足152億元,即行業整體虧損超過31億元。去年同期,鋼鐵行業共實現凈利潤204億元。一年間,從凈利兩百億到虧損數十億,鋼鐵行業究竟怎么了?
可以假設,如果鋼鐵行業從2006年開始,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進行落后產能的淘汰,進行行業的整合,今天的情形就不會出現。然而,在地方保護主義下,各地欺上瞞下,產能越淘汰越多,河北瞞報5000萬噸產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一些地方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依然“逆流而上”。湛江市長親吻湛江鋼鐵項目批文的那一幕令人動容,而對市場的認知卻值得深思。這個項目注定了生不逢時。那動情的一幕猶在眼前,市場已經急轉而下,無論那情景如何令人感動,市場都不會買賬。
我國多年來以投資拉動經濟穩增長的模式使得鋼鐵企業形成思維定勢,一旦經濟下滑,政府便會加大投資力度。2009年的四萬億投資,今年地方政府的十萬億投資,讓行業內本來應該退出的企業心存僥幸。如果沒有2009年的四萬億投資,鋼鐵行業在2009年就將迎來殘酷的冬天,四萬億投資讓這一天推遲了三年,也讓產能過剩更加嚴重,也將使得這一個冬天特別寒冷,特別長久。
當政府加大投資的時候,那些在過剩中依然擴張的企業是否想到,政府的投資只能是權宜之計,政府不可能無限投資。當一輪集中投資結束,市場一旦回歸常態,擴張的產能將何去何從,再加上外需不振,貿易保護,企業必將陷入困境。
鋼鐵行業的困境由于國家加大投資力度而得到延緩。遺憾的是,鋼鐵行業并沒有抓住寶貴的時機,淘汰掉落后的產能,加大研發力度,提高自身產品的附加值,卻在增加產能擴大市場份額上下工夫,制造更大的產能過剩,讓機會漸行漸遠。
未來鋼鐵業也洗牌將會極其殘酷,中國鋼鐵業正處在轉型的陣痛期,不管任何行業,都應尊重市場發展規律,相信鋼鐵業在調整自身結構,政策面指引下真正可以期待“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