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風機企業第三季度報告陸續公布,利潤大幅減少仍然是“主旋律”。由水規總院、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完成的“2012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建設成果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風電并網容量同比降低約16%,開發企業盈利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正在經受史上最嚴峻的考驗。
相對于前幾年的高速發展,這樣的情況顯然不能令行業滿意。加之一些媒體“風電寒冬論”的渲染,使得一種悲觀的情緒在風電企業中蔓延。企業中有悲觀者不停地問:“中國的風電產業到底還能不能好起來?什么時候能好起來?”
眼下風電產業就真的那么“不好”嗎?絕對不是。詢問很多搞風電的前輩,他們對十幾年前剛剛開始搞風電時的心路歷程依然記憶猶新。當初的感覺就像在漆黑的夜里被扔進深海中游泳,遠處微亮,玩命撲通卻不知到底能否抵達光明。相比而言,眼下的困難只是小菜一碟。前方光明無限,中國風電企業只是在前行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浪頭而已。
對于中國風電企業來說,抱怨、懷疑和認命起不了任何作用,相反,應該堅定信心,用正能量鼓勵員工、支持合作伙伴,在磨難中積累前進的力量。
對產業而言,正是因為限電、安全、誠信等問題出現,才倒逼產業政策調整。調整改變了過去單純以風資源為導向的集中式風電開發戰略,向集中與分散開發并舉轉變,強調風資源與消納條件并重;改變了過去一味搞示范、不總結的做法,開始著手分析問題、解決矛盾、優化戰略;改變了過去總是強調摸著石頭過河的想法,提出產業發展必須要注重頂層設計的問題迫在眉睫。
對企業而言,風電產業發展從追求速度轉向追求質量,企業戰略也同樣需要轉變。過去,開發企業重基建,輕管理,片面地追求速度造成了巨大的資源和經濟浪費,也為可持續發展埋下了一系列隱患;風機企業只看市場份額,不顧質量和安全,大打價格戰傷人害己。蘿卜快了不洗泥,企業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和不健康的行業風氣,也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這個行業。因此,當下的環境給了企業痛定思痛的時間,放慢腳步有時間反省自己,提升項目、人才、財務等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才有機會在下一輪競賽中搶跑。
擁有正能量的企業,困難就是機遇。反思使企業更理性、更務實。一開發企業高管告訴筆者,他們正在做明年的風電投資計劃,把手中的項目統一整理出來,認真地進行排隊、優化、比選,做好識別工作。“過去很多項目說上就上了,現在,哪些項目效益更好就先開發,效益不好就推后開發。”某企業計劃開發部負責人表示,目前高海拔、低風速、分散式等項目很熱,這些項目給開發企業以新的投資出路,但絕不是開發噱頭。企業不應是為了名頭非得上高海拔和低風速項目,而是因為正好某地風資源相對豐富,接入條件較好,海拔相對比較高或風速相對低,所以企業隨之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適應當地的特殊條件。但最終,無論開發何種項目,一定是以發電效益為導向的。
對于有正能量的企業來說,洗牌之際,也是抄底之時。樹立風電行業新標準,引領風電產業新潮流,時勢造英雄的意義也正在于此。某風機企業此前在市場上的排名并不靠前,但自信有核心競爭力。因此,它沒有抱怨趕上壞時代,沒有悲情地等待被洗牌和淘汰掉,而是慶幸“船小好掉頭”,正能量催生行動力,正在努力地在細分市場找到自己的位置。
傳遞正能量需要榜樣的力量。即使有大批的企業悲觀了、退縮了甚至死掉了,只要還有企業堅持著,他們就是這個行業的脊梁。面對今年的發電形勢,為確保完成全年生產任務,龍源不久前提出“大干80天,全力保目標”的行動,要求下屬各公司堅定信心,確保安全穩定完成各項指標。金風科技要求中高層管理人員學習“實踐論”和“矛盾論”,認清事物發展都是靠矛盾推動的,引導企業員工改進管理提高效率,渡過難關。這些行動都在向行業傳遞正能量,他們也引領著產業前進的方向。
有了正能量,中國風電企業就能化被動為主動;有了正能量,中國風電行業就有未來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