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電集團之中唯一具有控股核電項目建設的中電投集團,正在掛牌出售旗下遼寧核電有限公司(下稱“遼寧核電”)100%的股權。這家成立于2005年公司曾經肩負著開發遼寧紅沿河核電項目的使命,但在中廣核集團接手紅沿河項目之后,遼寧核電開始把更多精力轉向該地區的其它廠址。在此次被掛牌出售之前,遼寧核電已經淡出業界視線很久。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認為,中電投“拋棄”自己的下屬企業并不能說明其完全退出核電領域的決心,不過,此舉卻透漏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我國核電行業或面臨不小調整。
首先,沿海核電站的獲批標志著我國核電重啟的序幕正式拉開,諸多規劃好的沿海核電站有望盡快投入建設,我國核電發展的道路不會停止。其中,中核和中廣核兩大核電巨頭將受益匪淺,其憑借壟斷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諸多中小企業(股吧)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核電行業結構將更加“單一”。
其次,內陸核電站的暫時擱淺將加劇某些核電企業的營收困境。多數內陸核電企業在尚未獲得路條的情況下就動工建設,前期投入巨大,資金、人才、技術的消耗比較嚴重。而這些企業如今將面臨尚未取得絲毫盈利就被迫退出的局面,諸多設備廠商或能將銷售重點轉移到沿海核電站,而核電建設、營運企業恐難收回巨額投入。
最后,我國核電道路越來越不明晰。去核化是世界核電行業的主流方向,我國貿然重啟核電已經是犯了大忌,而部分核電項目盡快上馬的決定令人匪夷所思。若核電并非未來中國能源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應當及時調整核電規劃;而若核電在我國未來能源構成中占據重大比重,為何不趁早啟動內陸核電呢?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毋庸置疑,國內核電項目的發展對短期內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不過對未來能源電力的影響卻令人堪憂。從過去一年電力行業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核電缺失并未對我國電力安全造成多大影響,待太陽能、風能得到有效開發后,實現零核電并非“白日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