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檢測發燒病人的紅外傳感器、智能手機的電容觸摸屏、航天飛行器中大量使用的傳感器,傳感技術正廣泛應用于人們生活及工業、國防等領域,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用。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由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學術團體聯合組織委員會主辦、昆山市人民政府承辦、周莊鎮人民政府主要協辦的第十二屆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學術會議此間在昆山舉行,這也是二十三年來首次由產業基地承辦。
全國敏感元件與學術團體聯合組織委員會主席宋宗炎表示,會議以“促進傳感器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傳感器的產業化應用”為宗旨,旨在推動傳感器產業化的產學研結合,通過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領域最新成果與最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近年來,隨著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的興起,掀起了全球傳感器產業的新一輪飛速發展,2011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容量為575億美元,預計2017年可超767億美元。而中國傳感器產業受集中度低、整體檔次低、創新能力差、人才匱乏等制約,高端產品大多依賴進口,傳感器產業發展落后將成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瓶頸,與會學者疾呼加速推進已迫在眉睫。
據悉,中國目前有1600家企事業單位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年產量達24億只,市場規模超過900億元,品種規模近6000種,在機械量、熱學量、光學量、磁學、電學、聲學、生物量等領域已具有一定的產業化能力,但與美國等老牌工業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年產值超100萬只的企業寥寥無幾,國家重大裝備所需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金融危機后,在中低端市場優勢日漸減弱。
國內科技成果轉換領軍人物馮冠平認為,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不僅需要學術上不斷創新,同時要不斷探索其在各領域的應用,有實用價值才有生命力。近10年,中國傳感技術的產業化,銷售額超過100億,出口超過10億美元。
“眼下各地積極打造的物聯網產業,包括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很大程度取決于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傳感器規模化制造技術的發展”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大鵬表示,沒有傳感器的物聯網社會就是一個植物人。
宋宗炎建議,抓住“十二五”期間國家大力發展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業界可采取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加速推動傳感器產業發展,新型敏感材料開發,納米傳感器、超導傳感器、智能傳感器等均可是研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