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已經走完了3/4,瑪雅預言中的世界末日已經漸行漸遠,然而如火如荼的LED行業還真成就了不少企業的末日。鈞多立、愿景光電等一批企業的倒閉,已經成為LED行業洗牌的犧牲品。
過去,LED企業只是關注中上游產業,關注如何做大規模,卻惟獨不關心終端市場。因為照明市場蛋糕足夠大,大家完全不愁銷路,相信國內許多較早進入LED領域的企業還沉浸在“用一背包的燈珠換一背包港幣”的美好回憶中。
如今,市場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我們的上游芯片光效提升了,價格下降了,政府利好政策出臺了,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LED照明,市場愈發明朗。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我們的業績卻在下滑,利潤正在不斷被壓榨。同時,產品庫存大量積壓,遲遲不能變現,企業直呼hold不住。
如何打通產品銷售通路,降低庫存壓力,終端渠道建設被大家提上議事日程。作為終端渠道的重要模式之一,LED品牌專賣店的建設呼聲也是此起彼伏。眾所周知,專賣店對于企業塑造品牌形象、提升產品銷量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專賣店還承擔著產品售后服務的責任,快速完善的售后服務也將大大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及市場滿意度。
然而,由于目前大多數LED照明企業受制于產品線單一、品牌缺失、資短缺等因素,專賣店建設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目前,在LED照明終端市場,專業從事LED產品經營的商家門可羅雀。而專賣店建設就如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肉骨頭,令企業陷入兩難境地。
諸如陽光、雷士、三雄極光、歐普等老牌傳統照明企業,其品牌影響力正是來自于其上千家的專賣店。然而,在傳統照明領域被大家運用得爐火純青的專賣店模式,在LED照明領域卻遭遇了水土不服,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記者通過對北京、南京、成都、深圳等地的燈飾市場走訪了解到,目前LED專賣店無論從品牌,還是數量來說都相對較少,僅有雷克、企一等少數幾家。
品牌代理困難重重
品牌代理模式是專賣店最常見,也最實用的方式之一。企業通過設立省級代理商,如雷士照明在全國設立的36個運營中心,各級經銷商直接找省級代理商拿貨,再轉手到達業主或者普通消費者手中。這種方式可以減輕企業在終端渠道建設的成本壓力,同時代理商和經銷商也可以在低買高賣中賺取利潤。
當前,LED照明企業采用較多的就是品牌代理模式,然而和傳統照明相比,卻表現出明顯的水土不服。究其原因,就是LED照明起步較晚,在國內還沒有形成極具影響力的品牌。嘉美照明營銷中心總經理周水明認為:“品牌作為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體現,卻是LED行業最缺的東西,發展品牌代理模式的前提只能是先樹立品牌。”
同時,近年來LED照明產品價格戰此起彼伏,坐地掉價已經成為常態。今年初起,木林森、長方照明等具有一定的規模LED照明企業,通過兩次大幅調價,已經把價格下降至去年同期的5成以上。有經銷商坦言:“價格持續快速下降,經銷商根本不敢囤貨,而零庫存相對于消費者的即時需求又顯得滯后。”
對此,近日,雷克照明就出臺了差價補貼的政策來穩定經銷商的軍心。即經銷商從拿貨之日起到產品售出之日,其間的價格差全部由雷克照明承擔。
直營店模式企業壓力大
直營店模式可以拋開代理商和經銷商環節,企業對于產品價格管控、經營管理、流通成本等方面更具主動性和靈活性。“直營店的模式,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間。”但重慶城外城燈飾城總經理李式進強調,盡管后續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但是前期的巨大投入,對于現階段的LED照明企業來說,多少有點負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