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12年漸行漸遠,2013年已向我們走來。在這辭舊迎新、新桃換舊符之際,國際上各大機構及政界、商界和學界人士紛紛對2012年世界經濟表現進行回顧,對2013年世界經濟前景作出展望。目前,大多數機構紛紛下調2012年世界經濟的預期,對2013年及未來世界經濟走勢,則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觀點一:復蘇步伐“令人失望”
以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展政策分析司司長羅伯特·沃斯和國際金融協會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薩特爾為代表,認為2012年世界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令人失望”;2013年世界經濟仍將持續低迷,并在未來兩年面臨再度陷入衰退的風險。羅伯特·沃斯明確警告說,歐元區債務危機加劇、美國財政上限問題或者新興經濟體“硬著陸”均有可能引發新一輪全球經濟衰退。
論 據:第一派觀點的主要論據是,2012年歐債危機并未解除,而是仍在持續發酵,冰島、愛爾蘭、葡萄牙和希臘4個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國家仍未從根本上找出解決危機的辦法,而這場危機頗有向歐元區第三、第四大經濟體意大利和西班牙蔓延的趨勢,法國基本上是零增長,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的經濟增速也明顯減緩,因此,整個歐洲經濟狀況非常悲觀,美國經濟復蘇仍然非常疲軟,龐大的財政赤字極大地影響到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成為懸在美國經濟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他發達經濟體普遍陷入失業率高企、金融系統脆弱、主權債務風險上升、財政緊縮和低增長的惡性循環;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普遍增速減緩,使得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觀點二:仍處于增長周期長波之中
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部主任奧利維爾·布蘭查德、高盛資產管理部主席吉姆·奧尼爾為代表,認為2012年世界經濟盡管低于預期,但仍處于增長周期的長波之中,尤其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呈現經濟持續復蘇跡象,歐債危機也略呈緩和態勢,世界經濟前景“令人鼓舞”。奧利維爾·布蘭查德提醒說,如果我們能夠采取和實施減少不確定性的措施,歐洲和世界經濟情況將比我們預測的要好得多。
論 據:第二派觀點的主要論據是,經過歐盟采取一系列貨幣、財政和救助政策及措施,歐洲債務危機正在逐步緩解,歐洲最嚴重的危機關頭已經過去,希臘既沒有退出歐元區,歐盟也沒有解體,尤其美國經濟正在朝向良性方向發展,隨著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美國宏觀經濟狀況獲得明顯改善,住房市場逐漸回暖,零售市場漸趨好轉,通脹率降至10年最低水平,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有所回升,美國成為西方大國中增長最快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美國這個“世界經濟主引擎”正在悄然復蘇。根據IMF2012年10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1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6%,較2012年高出0.3個百分點,2017年可能實現4.6%的較快增長。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可能從2013年的1.5%增至2017年的2.6%,美國從2.1%增至3.3%,歐元區從0.2%增至1.7%。
觀點三:發展前景難以預料
以巴克萊銀行副總裁大衛·賴特為代表,認為2012年世界經濟遭遇歐債危機持續和美國雙赤字的困擾,經濟表現明顯弱于此前預期,但也不乏亮點和復蘇跡象,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和不明確性明顯增加,前景難以預料。
論 據:第三派觀點的主要論據是,世界經濟既危機四伏,又不乏亮點,既有增長,亦有挑戰。在歐洲,一方面,歐洲穩定機制(ESM)和歐洲央行“直接貨幣交易計劃”似乎給人帶來解決危機的希望,但另一方面,主要歐洲國家卻陷入經濟衰退之中,尤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2012年經濟負增長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美國,隨著住房和零售市場回緩,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回升,全年GDP實現2%以上增長,但制造業低迷、尤其雙赤字負擔讓人憂心忡忡。在新興市場,盡管在抵御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不俗,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近兩年卻出現整體下滑的趨勢,尤其金磚國家能否在未來抵御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中繼續保持“黃金本色”,尚不得而知。世界經濟不明確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全球經濟前景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