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在1月18日舉行的2012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中信重工“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成套工藝技術及裝備”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國水泥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由于水泥熟料煅燒技術的限制,水泥生產線窯頭、窯尾仍有大量350℃以下中、低溫廢氣余熱不能被充分利用,幾乎占水泥熟料燒成系統總熱量的30%被排放,既浪費能源,又污染環境。中信重工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壓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主要應用于水泥熟料干法生產線,回收水泥生產線的低溫煙氣余熱資源,再將熱能轉化成電能,從而實現余熱再利用。該系統無需外加熱源,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產業化項目列入國家863計劃,取得國家發明專利。
以一條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為例,配套建設一套9兆瓦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每年可發電6480萬度,相當于少燒2.5萬噸標準煤/年,減少排放6.5萬多噸二氧化碳/年。同時,水泥線廢氣排放溫度由原來的250℃降至低于90℃左右,大大降低了廢氣對環境的熱污染。2011年,中信重工科研項目《水泥低溫余熱利用成套工藝技術及裝備》榮獲首屆“節能及綠色工業科研成果獎”唯一一等獎。余熱發電技術及裝備是中信重工通過技術創新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成果,屬國內首創,已成為該公司以技術創新贏得市場的成功典范。
截至目前,在純低溫余熱發電領域,中信重工已累計簽訂100多個水泥余熱發電項目合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記者楊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