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自提出來,都受到各國不同的重視,與其它國家不同的是,我國現階段是直接在國家戰略層面引導物聯網產業發展,而不是靠企業發展來推動。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開發應用前景巨大,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據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產業價值要比互聯網大30倍,將會形成下一個萬億元級別的通信業務。
有媒體報道,工信部將很快下發《國務院關于推進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加快布局和發展物聯網產業。《意見》指出,“十二五”期間,力爭在物聯網感知識別、數據處理和信息服務等環節實現跨越式發展,并率先在工業、農業、環保、交通、電力、公共安全、物流、安全生產、醫療衛生等領域實現物聯網示范應用,其中部分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很明顯,相對于此前出臺的法規條文,此次意見的內容更加細化、更具操作意義。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分別支持了一批RFID(電子標簽)、傳感器網絡和智能傳感器項目,金卡工程還啟動了一批RFID行業(地方)應用試點工程,但目前大多應用項目是以閉環應用為主,規模化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
據悉,物聯網“十二五”規劃對物聯網企業的政策扶持仍將集中于重大應用項目。“十二五”物聯網十大應用的重點領域分別是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環境與安全檢測、工業與自動化控制、醫療健康、精細農牧業、金融與服務業、國防軍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骨干企業或將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目前我國的芯片研發、制造、封裝與國外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考慮到物聯網產業的信息安全以及搶奪物聯網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目標要求,芯片廠商被寄予厚望。
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有關人士指出,物聯網產業發展或將重走互聯網發展之路(剔除“互聯網泡沫”)。并且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在2012年結束之時,比2011年要上漲38.6%,達到3650億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5000億元,達到萬億規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物聯網將成為全球信息通信行業的萬億元級新興產業。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聯網的終端將達到500億個。我國作為全球互聯網大國,未來將圍繞物聯網產業鏈,在政策市場、技術標準、商業應用等方面重點突破,打造全球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