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的8.5%,預計2020年將接近11.7%,達到1.7億。而由于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未來10年獨居老人數量也將呈爆發性增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質量的照護保健成為老年服務需求的發展趨勢。而在信息化技術、應用支撐下的“智慧養老”也開始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1月17日,《人民郵電》報記者走進我國首個智能老年公寓——北京昌平區匯晨老年公寓,探訪生活在那里的700多位老人如何率先體驗到智能養老服務。
匯晨養老機構是中國頗具規模的養老機構投資運營公司之一,旗下北京匯晨老年公寓位于昌平區,是首家以國際標準規范環境和設施的老年社區。記者看到80歲的張奶奶身上掛有一張具有定位功能的智能卡。張奶奶告訴記者,一次她在室內意外絆倒,雖然不算嚴重,但大聲叫人的力氣也沒有了。幸好護理人員教會她使用這張卡。她摸到這張卡片上的一個指紋模樣的按鈕摁下去。幾點紅光閃后,幾分鐘不到護理人員和醫生全都趕來了。她感覺在這里住著很安全。
PAD應用在匯晨也很普遍。但記者觀察發現,除護理部、護工部、餐飲部的工作人員手持PAD,與老人對話,交流和點選信息,老人們本身并不太用這些電子終端。匯晨解釋說,過去曾嘗試過讓老人自主使用PAD終端呼叫服務,但由于老人自理情況不同,存在很多培訓和誤操作的問題,于是平板電腦設備主要運用到老年公寓的各個管理環節,比如訂餐、預約服務等。醫護人員還可以利用平板電腦通過無線網絡將老人病歷信息、病程醫囑、病情觀察信息等,在房間的床頭集中匯總展示,實現移動的醫護保健。
定位卡、PAD呼叫服務,只是匯晨養老機構與日本NEC合作開發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系統的兩項應用。據介紹,這套智慧養老管理系統于去年3月開始研發,含硬件、服務在內,匯晨已經投入200多萬元人民幣,旗下3個養老公寓項目已經全部引入。
北京匯晨總經理助理趙軍介紹說,信息化應用在養老行業的崛起主要有兩大目標和動力,一是減少運行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現在養老技工、員工招工非常難,需求量非常大。養老機構必須優化工作內容,創造比較輕松的工作環境,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才能招徠人才。怎么辦?要做大規模必須上好的管理軟件,包括系統。匯晨經過國內外廣泛考察,深深了解到通用型的養老軟件并不適用,或者功能過于簡單,主要模塊與超市收銀機差不了多少,或者由于法律制度等環境不同,國外軟件的核心模塊在國內水土不服。在NEC的支持下,他們引入了日本、中國臺灣等地先進養老經驗,花了近一年時間,結合自身養老服務模式的探索,量身定做技術研發和應用服務方案、關鍵技術、相關服務及功能的驗證等,終于打磨出一套具備中國特色的養老機構管理服務軟件。
養老信息化的首要動力是降低員工勞動強度,減小其上崗壓力,如此新鮮的觀點讓我們眼前一亮。其實道理很簡單,像連鎖型酒店、肯德基這樣的大用工量企業,之所以從人員招聘到薪金調整壓力不大,根本原因在于在硬件、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非常大。一個干10年的廚師可能需要1萬元月薪,還有各種福利。通過信息化的管理和機器設備投入,沒有豐富廚師經驗的員工拿著3000元的月薪,可能做得更快、更規范。匯晨北七家一期床位有712張,已全部住滿。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營養餐、康復醫療、溫泉水療、文化娛樂等50余項服務。在北京市政府和民政局的積極推動下,北七家二期項目可望增加1萬張床位,服務能力放大7倍。
二是實施數據挖掘,提升服務品質。老人家屬也是養老產業的一個重要服務方,要讓家屬安心放心,就要提供足夠的數據和信息,讓他們感受、認同養老服務成果。機構給老人提供了服務,老人從入住的那一刻起,所享受的服務有哪幾類、所享受的服務等級是怎么劃分的等等,都是有理有據、有登記有評估。這個評估不是完全靠人的想法去實現,而是靠系統。匯晨之所以從老人入住開始就實現服務全過程數字化,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用信息化的模式收集數據,包括基礎健康數據、醫療服務過程數據,最終的目的是以這些數據為依據,驅動各部門制定服務方案和日常工作計劃,科學管理其養老服務過程與結果。比如,目前某些養老院老人走失率比較高,匯晨3年無一例走失,靠的不是大門登記,而是NEC提供的人臉識別系統,這與過去靠人盯、照片比對的服務水平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NEC項目經理袁軍學表示,養老院運營的核心是對老人的服務。這套養老公寓信息化服務模塊完全是圍繞老人需要定制的,讓它標準化、規范化。過去人們為什么不愿意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一個是傳統思想,另一個是對服務不信任。有了這套系統以后,一旦老人出現意外就可以查詢提供的服務是不是到位了,老人出了問題的時候都做了哪些應對措施、措施是不是得當,包括時間、地點、人物都可以從系統體現出來,這樣的話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以后,家屬心里會非常踏實。
據悉,NEC與匯晨養老機構正在合作研發部署老人一卡通系統,將現有的定位卡、就餐卡以及其他服務模塊功能全部整合在一張卡里,還兼具門禁、定位以及緊急呼叫等功能。老人隨時進行服務請求呼叫,工作人員通過后臺追蹤,實時獲知其位置信息。今后,雙方還將考慮通過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面部識別技術開發門禁管理、利用動作認證技術的意外報警服務、應用云計算的居家老人護理服務等,并推廣到其他養老機構,從而推動中國的養老行業更加規范和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