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推廣產業園區模式
“過去10年的城鎮化進程,并非由房地產一個產業支撐。但未來10年,城鎮化的進程,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建設仍會對房地產行業有需求。”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北大經濟學院院長曹和平看來,“重點不是什么產業支撐新型城鎮化,而是過去五六年間興起的產業園區模式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完全可以吸納大量農村人口,支持城鎮化的進程。”
他認為,現在各地的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區,實際都是產業園區的表現形式,兩萬多家產業園區已經在全國實現了行業的全分布,只是依地域發展特色而有所不同。因此,產業園區模式應該成為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支撐方向。
回顧過去城鎮化的軌跡時,他認為,農村人口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候鳥式遷徙”是一種根本上的阻礙,而產業園區的出現,為城鎮化的發展帶來新契機。產業園區因為多在城鄉結合部或要素配置的地理中心,這里的土地容易輸出、整理和優化,有利于按照城市的要素資源進行配置。
“園區征用農民的土地,成為城市的邊際,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回遷房,回遷房的發展恰好成為農民向城鎮轉移的巨大推動力量。”曹和平預計,未來10年,全國270萬個村莊有90萬個要消失,成為新的產業園區用地,其中存在著巨大的產業發展機會。因此,產業園區應成為城鎮化下一步發展的大方向。
現代制造業將成重要推動力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維達認為,單純依靠房地產支撐城鎮化進行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未來新型城鎮化的產業支撐,應分為縣級和市級兩個層次來區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