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京宣布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產能達到3GW,這意味著該公司年可發電40億度,能夠滿足1000萬人規模的城市用電需求。
與被歐美“雙反”折磨的奄奄一息的眾多中國晶硅太陽能企業不同,漢能薄膜太陽能沒有受到“雙反”調查,目前正在信心滿滿地規劃未來。從2009年正式進軍薄膜太陽能產業以來,該公司已經投資270億元在全國建成了廣東河源、四川雙流、海南海口、山東禹城、浙江長興、江蘇武進等研發制造基地。
“我們此前花了一年半時間,篩選了全球700多家企業,最終確定了5家企業進行并購,從而站上了世界薄膜太陽能技術的頂峰,我們目前擁有的七條薄膜太陽能技術中,有三條與世界水平持平,有四條保持全球領先。”李河君說。
光伏產業目前有晶硅和薄膜兩個技術路線,公眾所熟知的便是晶硅太陽能,在李河君看來,正是進入門檻較低的晶硅讓中國光伏產業陷入了當下的被動局面。
“事實上,晶硅在國外五六年前就不做了,現在做的都是薄膜太陽能。晶硅的技術門檻、資金門檻都比較低,受前幾年高額利潤的誘惑,國內出現了一哄而上的情況,這些企業在這輪產業寒冬中至少要破產50%以上。”李河君說。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不像晶硅太陽能電池,需要經過硅料、硅片、光伏組件等多個生產環節,硅料加工環節則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能耗生產,而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是一步到位,幾乎是零污染,而且能源回收期短、柔性好、弱光發電性好。
“從漢能的生產來看,兼具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和節能環保特征,與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高度吻合,還帶動了玻璃、鋼鐵、塑料、物流等85個產業、1026家中小企業的發展。”李河君告訴和訊網。
這一切僅僅是開始。從國外的發展經歷看,分布式發電是光伏發現應用的主要形式,許多歐洲國家的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超過了80%,中國顯然也在順應這種趨勢,尤其是今年,政府頻繁推出政策鼓勵分布式發電。
“中國可利用的城鄉建筑面積約有890億立方米,即便是最保守的計算比例,到2020年也能提供10億千瓦的裝機,約等于目前火電、水電、核電的總裝機規模,相當于建設45個三峽工程,這將直接拉動10萬億產出,同時間接拉動20萬億產出,同時減排13億噸二氧化碳。”李河君說。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預測,到2025年,清潔能源將占全球能源利用總量的25%;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曾預測,到2030年,清潔能源將占全球能源利用總量的30%;李河君則認為,在薄膜太陽能的推動下,到2035年,清潔能源將替代全球50%的傳統化石能源,屆時,能源短缺問題將不復存在。
如果這一天早日到來,因爭奪石油資源而頻發的戰爭或將壽終正寢,高高在上的石油價格也將被打回原形,重新回到二三十美元的時代。
為了推動這個夢想的實現,漢能29日還與氣候組織攜手,共同啟動“清潔能源全球替代行動”,期待通過政策、技術、資金、市場的整合,通過與政府、企業、社會的通力合作,致力于推動全球清潔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