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智能電網被正式納入到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據市場調查發現,“十二五”期間,重點加強智能電網技術創新和試點應用,在系統總結和評價智能電網試點工程的基礎上,加快修訂完善相關標準,各環節的協調有序快速推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托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爭取在“十三五”前智能電網技術和設備性能進一步提升,力爭主要技術指標位居世界前列,智能化水平國際領先。
企業方面,據市場調研2012年是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全面建設階段的第二年,也是承前啟后的一年。國家電網公司以實施“十二五”規劃為主線,以試點工程建設取得全面突破為重點,快速、有序、全面地開展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在柔性直流輸電、電動汽車充換儲放電站、農網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南方電網研究提出了打造一個智能、高效、可靠的綠色電網發展戰略,并在新能源并網與控制、配電自動化與智能化、大容量儲能以及電動汽車充電技術方面部署了一系列的試點示范工作。與此同時,在中央政策的推動下,上海、江蘇、廣州等地區的智能電網產業布局快速推進,如江蘇南京的江寧區成立了國內首個以智能電網自主技術研發、核心裝備制造、關鍵產品檢測為主要內容的科研產業基地,先后引進了愈百家智能電網產業相關企業,初步具備了從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以及電網調度各環節上較完整的產品鏈。隨著“十二五”智能電網相關規劃的落地實施,智能電網產業將會全面跟進。
發展智能電網的原因
1、發展智能電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市場研究發展智能電網是節能環保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新能源汽車戰略得以實施的基本前提條件;是信息技術與高端裝備制造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依托;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內容,同時智能電網也是領跑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2、發展智能電網減少對化石能源消耗——節能減排的要求
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消耗總量;提高電網運行效率,減少消耗需求;新能源及分布式電源的接入,減少消耗需求;改善電網運行方式,減少發電裝機總量;這些都要求發展智能電網。
提高電網運行效率,減少消耗需求:實施科學的需求和管理,趨勢預測,到2020年,可減少裝機1億KW左右,超過5個三峽工程裝機容量,同時還可節約8000億元至10000億元的投資。新的能源資源:到2020年達到抽水蓄能6千萬KW;核電9千萬KW;風電1。8億KW;太陽能發電2千萬KW;天然氣發電2千萬KW,非化石能源發電達到6。85億KW,可代替約7億噸標煤。
據市場調查,目前電機安裝總功率約7。5億KW,采用智能化技術使其系統運行效率提高10%,則可減少相當于三個多三峽工程的裝機容量。到2020年,我發電裝機容量約為18。85億KW(變壓器與發電裝機容量比例大于10:1,變壓器裝機容量約100億KW),變壓器變電損耗占發電總量約10%,通過智能化措施其損耗能降低1%,則節約1。885千萬KW裝機容量,比三峽地上發電裝機容量還大;城市10kV配電線路和變壓器的年平均載荷率低于30%。2020年智能配電,若6%~8%的峰荷消減,減少的發電容量約為2193萬KW。
3、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能源安全的要求
發展智能電網減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開辟了新的能源供應和利用的條件,推動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增加了能源多元化的能源保障輸送渠道。
4、電網自身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
市場調研發展智能電網能夠提高電網的安全性和供電可靠性,提高能源資源及設備利用效率,促進技術、設備、運行和管理等的創新提升,提高電網運營效率。
其中改善電網運行方式有HVDC技術和FACTS技術,前者是更大容量和更遠距離輸電的方式,后者能提高輸電能力、減輕瓶頸壓力。目前線損率6。72%,2020年降低至6。5%,到時特高壓傳輸的容量為3億KW以上,節約電量達到578億KWh。在高壓、中低壓領域可降低線損率的空間更大。
5、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有大量的電能消耗供應增長,發展智能電網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有效途徑;能源資源分布與負荷中心分布不匹配,發展智能電網為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創造條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經濟社會發展對電能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發展智能電網為高新技術發展、科技創新、高端制造創造條件,為公眾生產、生活提供更高質量的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