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的零配件加工企業起步,江蘇浩峰汽車附件有限公司憑借科技創新,進軍車控電子領域,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壁壘,成為全國首家“乘用車控制電機智能調節模塊和系統研發與產業化”企業。
當天,雙方簽訂了意向協議,由浩峰公司為韓國客商研發空調、座椅、雨刮器等產品智能調節模塊和控制系統,為韓國某知名汽車配套。
在浩峰公司的車間內,記者見到了那個模塊:手掌大的黑色塑料件內,置有精密的電路和軟件系統。它就像人的大腦一樣,在無人操控的情況下,依靠感應器,實現空調自動啟停、遇雨時雨刮器自動工作、座椅自動調節等功能,滿足汽車電子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發展要求。
目前,該產品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已在北汽福田、一汽海馬等新能源汽車上應用,并批量出口美國、日本、韓國等。
本月,浩峰公司動工新建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新建6條生產線,形成年產500萬套產能。
“我們是產學研合作的受益者,今后,新能源汽車將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我們很有信心搶占更大的市場。” 浩峰公司總經理朱建方坦言。。
記者感言
對于一般的企業來說,轉型升級確實不容易。而在孟河近千家汽摩配企業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浩峰公司,怎么就一舉取得這樣大的突破呢?
請專家上門;走進院校對接;成立技術攻關小組;每年拿出利潤的50%投在研發上……
所有這些當中,最關鍵的是:與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產學研合作。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抄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