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攻玉
這兩天聽了很多很好的意見,我也試著來對這次金融海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和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對應的措施做一點我的理解和說明。
第一個問題,我想說一下我對這次金融海嘯的性質的理解。現在好像有這么一種輿論,認為這次世界金融出現的問題是美國的問題,或者叫做華爾街金融海嘯,我對這個有一點不相同的意見。我認為這次金融海嘯的性質是世界金融體系的危機,雖然出現這個危機的原因源于美國,而且這次危機的爆發和觸發這次危機爆發的因素也來自美國,但是這不是一個美國金融體系危機,而是世界金融體系的危機。
次貸只是這次危機的一個觸發點,而不是它全部的原因。只要有了這樣的觸發點,不管是什么因素,都會引起世界金融體系的危機。這是關于世界金融危機的性質。
經濟困難也有中國經濟體系自身問題
接著來的就是我們自己。現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在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中國所碰到的困難全部是外生的,我認為這種判斷也是很值得討論的,而且這個判斷會對我們怎么應對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在我看來,中國的經濟體系已經深深地融入了全球體系。所以全球體系發生問題,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完全外部的東西。因為這個體系發生了問題,我們作為世界金融體系的一個部分,本身不是不存在問題的。而且因為最近一些年,中國經濟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所以世界經濟體系存在的問題在我們這里早就有反應,根本的問題在于我們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這種粗放的增長方式通過出口導向的政策,就和世界金融體系聯在一起了。它帶給我們很多好處,同時它存在的問題在我們的經濟體系里也有表現。
在改革開放的早期,一直到1994年外匯改革,應該說世界經濟的格局對我們是有利的。我們利用了這種格局,大量向世界市場出口。在我們的失業人口、低就業人口大量存在的情況下,我們運用出口導向政策應該說積極的影響是主要的。使得大量農村的富余勞動力可以在出口加工企業里面就業,能夠取得收入。我們的出口需求就支撐了我們的高速度增長。
但是,正像采用所有采取出口導向的國家一樣,在成功的執行了這種政策一二十年以后,都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所謂外匯存底的大量增加,也就是說以美元為代表的外匯大量增加。于是,本國貨幣升值的壓力就提高了。按照原理來說,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進一步推進外匯形成機制的改革,實現它的市場化。
2003年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永賓(音)教授就強烈呼吁要實現人民幣升值,但這種意見始終很難得到大眾的認可。直到2005年7月才開始緩慢升值。在升值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怎么才能緩慢升值呢?唯一的辦法是中央銀行入市干預,收購外匯。所以從2003年開始,人民銀行收購的外匯越來越多,收購的速度大概2003年年初是每天平均收購3億,到了2005、2006年已經到了每天收購七八億美元,今年最高點是每天收購25億美元以上。這樣大量的美元是要中央銀行用貨幣去換的,所以外匯占款就大量的增加。2006年10月中國外匯儲備88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年底達到1萬億美元,現在國家外匯儲備是1.9萬多億美元。
這么多的國家外匯儲備,人民銀行花了多少錢?前后匯率不同了,大致上發行了15萬億人民幣。這是中央銀行貨幣,它形成的購買力,按照貨幣乘數計算就是70萬億人民幣的購買力。當然人民銀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對沖,但是很難把它全部沖掉。
在我們的經濟體系中也有大量虛擬的資產泡沫存在。在資產市場上,2007年10月,股票市場的股指到了最高點,中國股票市場的股票總市值33.62萬億,現在相當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現在的股價已經跟基本面接近了,但是也有人認為還沒有到。這個事情很難說,因為股票市場高度信息不對稱,很難說什么是底。最近的市值約9萬億-10萬億,20萬億已經消失了。
所以我認為現在不是一個完全由于外生原因造成的當前經濟困難,而是在世界金融體系出現很大毛病的情況下,我們跟美國的狀況正好是一個互補,這種互補的結果一方面維持了這個體系的運行,另一方面使我們承受了許多金融泡沫。當危機爆發以后,我們要考慮怎么樣對待的時候,就一定要考量自身體系中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會出現什么樣的事情。
用松的財政政策來跟貨幣政策打拼
根據這樣一種判斷,我們的應對之策是什么?正像剛才已經說過的,我們中國已經深深地融入全球化進程,所以我們是世界經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不可能置身事外,要采取正確的對策。
我想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看待這個對策。從短期對策來看,一方面對我們自己,通過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努力保持宏觀經濟不至于崩盤,因為虛擬財富的大量消失,這種崩盤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從股市過去的情況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逐步消除泡沫的東西應該說還是比較好的情況,如果是突然的,在幾天之中,股市突然下降,像現在這樣百分之七十幾,這個就很嚴重了。
現在更加使得大家關心的是房地產市場。我的估計是,房地產的泡沫也是很大的,怎么防止突然崩盤,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宏觀經濟政策來說,我的看法是在貨幣政策方面不宜于大量放水,因為大量放水就是造成今日困境的原因。
當然前面有的發言人也講了,短期中可能還得放水。在近期要防止崩盤的話,可能要放水,但是不宜放得太多,因為它的后續影響是在幾個月以后,一年以后,一年到兩年以后,這個賬是早晚要還的。用什么辦法呢?我一直認為我們應該采取松的財政政策來跟貨幣政策打拼。
此外還應該用一些不需要注入貨幣不需要放松的辦法,比如說我們應該回憶一下,1998年我們對付東亞金融危機沖擊的時候所采取的辦法。當然我們有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比如說1800億的國債,那一年我記得發改委的朋友都很辛苦,春節是完全沒有休息的,就是編項目計劃,一過春節,大量的國債投資就進去了。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還有其他的辦法,比如說從1998年4月開始的扶植中小企業,國務院采取了很有力的措施去扶植中小企業。經貿委的中小企業司就是當時國務院要求建立的。同時國務院指令中央銀行要求各專業銀行建立中小企業貸款的專門機構,決定了中小企業貸款可以利率上浮十個百分點,當時利率是管制的。經貿委和財政部在各地建立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公司。這一系列的措施不需要花多少錢,但對支持中國經濟抵御東亞金融危機的沖擊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比如說勞動合同法,國務院的14條規定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還有其他的辦法,不需要放松你的貨幣政策,比如浙江把地下錢莊的借貸翻到地上了,不但能夠防止借貸的風險,能夠凈化市場而且能夠降低利率。應該要盡量采取這樣的措施。
另外,在國際上來說,從短期,現在也有各種各樣的議論,比如說是不是應該趁此機會用人民幣去取代美元,或者是前一段時間有些國家紛紛提出來要與美元脫鉤,我們是不是應該采取這樣的辦法,或者說是不是應該拋售美國國債。我同意曹遠征先生剛才講的,他一再講覆巢之下無完卵,其實是連在一起的。我很高興看到我們中國政府采取的態度,就是要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叫做通力協作,同舟共濟,共度時艱,要把它穩住。
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金融問題難解決
從長期來看,對我們自己來說,根本的問題還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因為這個問題的根源是經濟發展方式。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經濟中的一些由資源過度投入造成的問題,由于投資率過高,消費不足所造成的問題,對于環境造成的問題,以至于金融體系的問題都解決不了。
我剛才講到從長遠來看要解決問題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已經提出來很久了,“九五計劃”的時候就提出來要實現根本轉變,但是十幾年過去了至今沒有能夠很快地實現這個轉變,“十一五”在這個方面所提出的方向、采取的措施,現在看來都是對的,是合適的。可是這種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并不是非常順利。
沿海地區都有這個感覺,特別是近年來,沿海各省都提出要加快轉型,升級提升,但是有很多進度不快。根本的問題在于體制障礙,怎么消除這個體制障礙,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一個是舊的經濟發展方式,就是用資源投入和出口來驅動的這種發展方式要轉變,要舍棄這種方式,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有越位的地方,掌握了過大的資源配置權力,而且把GDP的增速作為政績的主要標志。
我們一方面有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肯定要淘汰,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發展出新的增長點,比較高的附加值的,比較高效率的產業,但是這種產業的發展現在看起來也是太緩慢了。太緩慢的主要原因,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我們中國人基礎技術差、創新能力差、模仿能力不強,但我們的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技術人員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
我這幾年在國家信息發展專家資源委員會承擔一些工作,我們在各地考察發現,雖然我們基礎人才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還不高,但是因為我們人數多,所以現在我們的技術人員人數是世界第一,超過美國,我們的研發投入現在是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已經超過了日本,我們的發明數量并不少,而且現在有一些是到了前沿。但是要把這些發明創造變產業化,創造我們自己的傳統產業,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步履維艱,障礙在哪里?在體制。政企不分在很多重要的領域握有壟斷權的企業,阻礙了創新,阻礙了一些新技術、高技術的產業化。這種例子是到處可見的,這是很要命的事情。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本文摘編自作者在第64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