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鏈接:2013年控制網技術專題---中國工業迎來機器人時代
在近日發布的《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中,對“工業機器人”有專門的闡述:攻克工業機器人本體、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術,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工程化產品,實現工業機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
據工信部裝備司副巡視員李本建介紹:國家下一步的發展思路,將發展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以高端裝備制造業重大產業長期發展工程為平臺和載體,系統推進智能技術、智能裝備和數字制造的協調發展,實現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大跨越。具體分兩步進行:第一步,2012~2020年,基本普及數控化,在若干領域實現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化,為我國制造模式轉變奠定基礎;第二步,2021~2030年,全面實現數字化,在主要領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基本形成高端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毫無疑問,國家對智能制造以及工業機器人產業予以了大力的支持,但行業中比較普遍的反映集中在具體產業政策的出臺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執行副會長蔡惟慈介紹說,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部門的粗略統計分析:2010年我國進口機器人2.34萬臺/5.28億美元,進口數量比上年增長130%,進口金額比上年增長69%;貿易逆差4.7億美元。2011年進口機器人3.8萬臺/8.66億美元,進口數量又比上年增長62%,進口金額比上年又增長了64%;貿易逆差上升到7.35億美元。由此可見,工業機器人的增長速度大大快于機械工業全行業的平均水平。在這一大背景下,機器人的需求前景無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因此呼吁國家出臺有關工業機器人的規劃。
作為機器人企業的代表,曲道奎的發言則更為具體。他表示,從“七五”到“十五”,國家幾乎每年都給予工業機器人宏觀上的支持,但到目前為止,國家還沒有對行業、產業的實質性支持,更多的還只是一些項目方面的支持。
另外,對于目前國內機器人由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業界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擔憂。蔡惟慈以“但凡具備智能色彩的產品,無不充斥著進口產品”,來描述當前的行業格局。吳桐則表示,目前“國產機器人尚屬展露頭角”。他介紹說,一些關鍵零部件,特別是減速器的供應90%由日本的兩家公司壟斷,同時這兩家日本公司還與世界主流機器人廠商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對合作外的廠商限制供應。不過,目前國內外幾家公司,包括中國臺灣都在研制相關產品,預計今明兩年會供應市場,有望降低機器人成本。
資料顯示,現在世界機器人的年產值約為300億~500億美元,雖然中國的增長率去年高達50%,但中國機器人在世界市場所占的份額并不高。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的機器人生產、消費大國的預測,已經是不存爭議,但如果產業化沒有找到有效路徑,這個預言實現的那一天將會離我們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