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將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市場需求也有一個井噴式的發展,需求量每年將以15%~20%的速度增長。
目前,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汽車制造行業,未來在毛坯制造(沖壓、壓鑄、鍛造等)、機械加工、焊接、熱處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裝配、檢測及倉庫堆垛等作業中,機器人將作為一種標準設備而得到廣泛應用,并將成為中國工業自動化技術與應用的“生力軍”。
據了解,許多工業機器人的國際巨頭,如庫卡(KUKA)、ABB、發那科(FANUC)等,如今都把中國市場看作了“決勝未來的戰場”。
雖然中國制造領域的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只有數萬臺,比歐美日要少很多,但“中國的潛力太大了”,ABB機器人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顧純元博士稱,用不了幾年中國在全球一定會是裝機量第一,這已是業內的共識。
美歐“再工業化”以及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已經發出信號,新一輪科技革命正處于大爆發的前夜。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賈根良認為,這次科技革命帶來的最明顯的變化是,“直接的生產領域中幾乎看不到人影了,它將基本上實行數字化自動化生產,以加工和制造為基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有可能成為歷史的遺跡。”
面對眾多國外企業的挑戰,本土的機器人企業也不甘落后。沈陽、西安等地的機器人研發速度很快,而以珠三角地區的應用市場增長最為迅速。
據統計,僅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就有63家機器人企業,2011年產值達160億元,這些企業平均年增速為50%至60%。當地為解決企業使用機器人前期投入太大的問題,還采用了靈活的“雇傭”營銷,企業可以“先用再付錢”,做得不好也能把機器人“炒”掉。
2012年4月,深圳市36家企業、高校、研究及投資機構還共同成立了“機器人產學研資聯盟”。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表示,一個“家家都有機器人、廠廠都有機器人”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而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中規模大、品牌響的骨干企業還不多,期待能出現機器人領域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