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座330千伏等級智能變電站新盛變電站在西安投運,標志著我國依靠自主創新成功地在智能電網科研、設計、設備制造、施工、運行維護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也標志著我國掌握了330千伏智能變電站的技術。至此,我國對110千伏、220千伏、330千伏、500千伏、750千伏等多個電壓等級的智能變電站技術已嫻熟掌握。
智能變電站是銜接智能電網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大環節的關鍵,是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中實現能源轉換和控制的核心平臺之一,也是實現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接入電網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隨著智能變電站技術的日臻成熟、標準的完善、造價的降低,其建設進度將加快,且目前非試點項目也已開始招標,意味著智能變電站進入全面建設時期。
智能變電站正由點向面推進
從北川110千伏智能變電站到220千伏西涇智能變電站,從500千伏蘭溪變電站到世界最高電壓等級的智能變電站——750千伏延安變電站,從國內首座以“鏡像”方式布局的500千伏智能變電站——500千伏常熟南變電站再到首座330千伏等級智能變電站……經過4年的發展,我國的智能變電站建設在不斷取得新突破的同時,技術也日臻完善,并有效緩解了供電壓力,改善電網結構,保證了當地居民的供電安全。
有分析認為,此前受技術標準不完善等影響,2010—2011年智能變電站實際建設投運低于預期,2012年隨著標準的完善、造價的降低,建設進度將加快。
因此,相比智能電網的其它環節,智能變電站已達到可以大規模進行推廣的條件,目前許多二三級城市正在或已經建設了智能變電站。如6月29日,棗莊首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建成送電;6月28日,河南省輝縣市電業局憲錄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建,這是豫北地區縣級首座110千伏智能化變電站;6月20日,威海供電公司首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開工……根據相關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設110千伏及以上智能變電站6100座。
變電站技術與裝備不斷升級
“機器人自動充電后開門出來,開始轉向巡線,停下來抬頭,讀取避雷器檢測數據……”這是記者不久前在國家電網技術學院實訓220千伏智能變電站采訪時看到的場景。據了解,這是山東電力研究院電力機器人技術實驗室研發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巡檢機器人在各地變電站“上崗”。同時,該智能變電站還采用了可靠、先進、環保、高度集成的智能設備,增設以變壓器、封閉式組合電器為重點監測對象的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實現了設備狀態信息采集、傳輸、匯總、分析及可視化界面的綜合管理。
這只是智能變電站智能化新技術、新裝備發展的一角。據了解,智能變電站主要由設備層、系統層組成,與傳統變電站最大差別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次設備智能化,設備檢修狀態化,二次設備網絡化。我國建設智能變電站在不斷完善部分相同智能技術的同時,還根據電壓等級和工程類型的不同,增加了一些對應的智能化功能,為我國智能變電站的推廣積累了寶貴經驗。如7月4日,甘肅投運的首座330千伏智能變電站——永靖330千伏智能化變電站中,光纜敷設和熔接、通信網絡的組建就是關鍵工序和特色內容。
標準體系建設持續推進
隨著我國智能變電站建設的持續推進,國家電網不斷總結智能變電站的設計建設經驗,編制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網絡設計技術規范、網絡交換機技術規范、測控裝置技術規范等,進一步形成、完善智能變電站設計、設備、建設、調試全過程技術標準體系,同時還進一步降低了智能變電站設備成本和工程造價。
據了解,日前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在智能變電站設備檢測方面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IEEE標準協會(IEEE SA)計劃與之進一步合作,把有關方案以標準化的形式進行全球推廣。據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相關人士介紹,國家電網還著手將《智能變電站技術導則》升級為國標,智能變電站監控系統相關標準也逐步形成行標,下一步或向國際化標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