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電力司綜合處處長趙一農在中美智能電網對話會上說:“結合現階段電網實際情況,中國智能電網發展應主要集中在配電和用電環節。主要發展技術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可再生能源集中與分散并網、智能配電、智能用電、電動車充電設施、微網系統、電力系統儲能?!?
此前,我國智能電網建設共有兩種方案,一種是以長距離、大容量輸電為主要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另一種是以清潔、高效、分布式為主要特征的智能電網。而國家能源局此次的表態,無疑終結了業界對于強調輸電還是強調配電的發展路線的爭議。
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路線的明晰,其標準制定工作也已經啟動。“標準制定工作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不過國家電網此前制定、發布了不少技術標準體系,其中有一些是很可取的?!币晃粎⑴c標準制定的專家透露。
據悉,智能電網全面推進后將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有專家提出,我國實施智能電網改造對變壓器、智能終端、網絡管理技術等行業拉動巨大,每年至少可拉升國民經濟1-2個百分點。而科陸電子、GE、中國普天等企業的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都表示看好其市場潛力。
雖然此次官方對諸多問題給予了明確答復,但智能電網發展的具體時間表目前仍未可知。
“知易行難,目前智能電網發展仍存在不少挑戰?!眳窃茖Ρ緢笥浾弑硎荆熬图夹g水平而言,我國的儲能技術與復雜信息處理技術仍有待提升?!?
據吳云介紹,儲能經濟性差強人意,歸根結底源于技術成熟度不夠。例如,目前抽水蓄能的單位千瓦造價在4000—5000元之間,其發展受到地理條件限制;用于儲能的鋰電池容量成本在5元每瓦時左右,如果按照日調節性的抽水蓄能電站功能配置儲能電站,那么其造價將超過3萬元,同時它還存在使用壽命較短和污染問題。在復雜信息處理上,電力系統在線仿真技術運用起來也存在一定挑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專家還對本報記者表示,除了技術之外,智能電網目前發展最大的障礙仍是體制問題,“比如,智能電網中的電力互動與需求側響應環節都牽涉到電價,但目前我國電價歸發改委價格司掌控,并不能說變就變。”
正因為此,國家能源局才在智能電網發展思路上著重提出“理順發展機制,多方共同推進”。
據本報記者了解,“十二五”期間,國家能源局將開展第一批智能電網試點工作,具體包括建立智能電網試點項目信息庫、確定21個智能電網試點、研究智能電網技術適用范圍和標準體系、探索有效經濟補償模式和投資回收機制四項內容。
“現在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電改也好,市場化也罷,智能電網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現在政府已經表態,各種政策也將出臺,我們對此還是應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鄙鲜鰧<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