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從飛行試驗看試驗科學的發展和作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異彩紛呈,社會進步日新月異,經濟總量連年攀升,中國的科技水平、工業化水平迅速成長、不斷趕超,今天我們已能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舞臺、以同樣的感受領略這個時代發展的喜悅和困惑,今天我們也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實現民族復興的崇高理想和中華崛起的偉大抱負。呼喚民族自強、自主創新,已然成為當下中國人從心底發出的最強音,黨的十八大更是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和政治要求放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版圖的重要地位。
創新源于試驗
創新的驅動力何在?站在歷史發展的潮頭,縱觀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路徑和脈絡,從十八世紀瓦特發明蒸汽機到十九世紀愛迪生建立“發明工廠”,再到二十世紀美國耗資四十二億美元的原子能研究曼哈頓計劃,走在創新道路上的先驅們不斷用事實告訴我們:創新源于試驗。然而,今天我們所提到的試驗已與以往的試驗不可同日而語。以飛機為例,過去我國航空發展主要走的是一條引進、測繪、仿制和改型的創新驅動路線,只要飛機的性能沒有問題,那么我們便不會去質疑試驗結果的科學性,更不會去深究我們使用的試驗手段是否合理,試驗方法是否還有改進空間,試驗的理念、內容還能不能有所完善,因為我們試驗的前提是建立在飛機是仿制出來的,我們只是將別人走過的路重復再現而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所做的試驗是為了驗證而不是創新。今天不同,我國已成功實現了二代機向三代機的跨越,正在努力實現從航空大國向航空強國的轉型,技術封鎖的加劇使得我們“無師可從”“無本可鑒”,要擺脫困窘就必須自力更生、立足自主創新,試驗理論需要開拓,試驗技術需要突破,試驗方法需要升級,試驗手段需要提升,現在一架新機的誕生無不伴隨著試驗而成長,這些試驗包括林林總總的地面試驗和空中試驗,包括總體的風洞試驗、靜力試驗和飛行試驗,包括裝機成品和系統的原理試驗、樣品試驗和裝機試驗,包括各種材料的理化試驗、元器件老化和篩選試驗等等,如此復雜多樣的試驗內容加之相伴而生的試驗理論、試驗手段、試驗方法、試驗工藝,就構成了驅動中國航空創新發展的試驗科學體系。
試驗科學何以成為驅動創新的原動力?作為試驗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簡稱試飛院)用其五十多年的奮斗歷程向世人詮釋了試驗科學之于創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