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追蹤犯罪嫌疑人行蹤動輒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一種新型人臉識別技術可將這些困難一掃而光——
遠距離動態人臉識別1秒鐘鑒別準確率高達90%
為了追蹤犯罪嫌疑人周克華的行蹤,全國各地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光南京市就動用了3000余名警力排查視頻。而一種新型的人臉識別技術卻可以將這些困難一掃而光,只要將目標嫌疑人的臉部照片放入監控系統中,不管目標嫌疑人在城市哪個監控探頭里出現,系統在1秒鐘內就能將犯罪嫌疑人較為準確地識別出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劉翔教授研發的高速人臉視頻分析儀成功地突破人臉大小、距離遠近、光線干擾、整容障礙、視頻時間短等難題,能夠高效快速地鎖定目標嫌疑人,大大減少警力成本。
創意來源于“服裝面料生產監控”
劉翔告訴記者,自己原本長期在做一個服裝面料的生產監控項目,面料的質量測定比較復雜,不僅僅止于其表面光整度和孔徑大小,柔軟度、伸縮性、挺括度和滑爽性等都是鑒定標準。劉翔的科研團隊運用高斯卷積的計算方法,成功地對面料的飄逸度,柔軟度進行量化的監控,這種監控是動態的。
決心攻克人臉識別技術也是出于偶然,2011年,劉翔在網上關注到了全國打拐網,當時很多孩子找到時家長很難進行辨認,而當地又無法方便地進行DNA測試迅速確定身份。劉翔思量著,能否結合自己在面料動態監控上的相關技術,研發出一種便捷的人臉識別技術,幫助痛苦的家長最快速地找到自己丟失的孩子。
找到人體五官中的固定規律
人臉識別技術并不是什么新鮮技術,但是能用于安防上的成熟技術目前卻不多。
劉翔舉例說,比如可見光圖像的人臉識別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門禁、考勤和證件核對上,技術優勢是精度較高,缺點是對圖像質量要求高,如要求拍攝現場有較好的照明條件、人臉偏轉角度不能太大等。又如三維圖像人臉識別技術,基于三維重建技術得到人臉三維結構。一定程度上可解決光照問題,但缺點是采集設備極其復雜和昂貴,同時也無法和可見光人臉圖像數據兼容。
劉翔的選擇是將局部統計特征和生物學特征結合來進行人臉識別技術的研發。以往人臉識別技術的假設是在人臉上選擇多個點位作為基準特征,將今后得到的視頻與其進行對比,判定是否是其本人。這種判定在中遠距離監控上,就很難適用,因為特征會變得模糊。劉翔的法寶是鎖定鼻子附近的五官的相互位置作為測試參數,他介紹說,這個區域的血管最為豐富,即便是整容也難以調整眉毛之間的距離、眼睛的大小、鼻子與眼睛的距離等。不管犯罪嫌疑人膚色是否變化、鼻子是否整容,胎記和痣是否除去,都能被火眼金睛識別出來。此外,原本是技術難點的動態判定在劉翔手中也成功地變身為技術優勢。劉翔告訴記者,通過一張照片識別肯定有錯誤,但是在1秒鐘內如果能用10幀視頻照片進行判定,那么準確率就會大大提升。
根據無錫物聯網測試中心測試,在1.5米到3米區間內,該技術對于動態環境下的人臉的視頻識別準確率高達90%以上。
容量小價格低 前景無限廣闊
價格和成本是眾多客戶關注的技術產品重要內容之一。視頻監控過去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而且需要大量人力對視頻結果進行分析。
而這種新型的遠距離動態人臉識別系統能做到真正的“節能環保”。劉翔告訴記者,由于該系統采用分布式、并存、速度協同處理模式,可以對監控出現的人員進行連續全天候的實時抓拍記錄、對比分析,一旦發現犯罪嫌疑人,系統自動進行報警,不僅可以利用已有照片在已有監控視頻資料中自動搜索,還可以將當事人照片發送到各類監控場所的監控終端,找出當事人在哪里、什么時間出現過。更為重要的是所有檢索和分析功能由軟件程序自動執行,操作人員無須圖像處理知識就能使用。在系統的支持下,原先需要1個小時視頻容量的硬盤空間,如今也許只要1分鐘的空間。
目前,劉翔教授研發團隊已經開始了該技術的產業化推廣之路,在公安、海關等領域使用情況反饋良好。研發團隊還在江西吉安市和安徽阜陽市進行了家庭安防領域的產品推廣,市民只需花上1000元,就能實時監控家中大門的開啟情況,每次開門都會有郵件發送到本人的手機上,您可以看到開門人的視頻或者照片。(通訊員 吳苡婷 記者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