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科技網
深化科體改革
中國科學院2013年度工作會議今天(21日)在北京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會上強調,中科院要加快推進科技評價改革,進一步推動建立突出重大成果產出、突出創新質量、突出實際貢獻的評價導向。
白春禮指出,重大成果產出導向評價的核心是確立新的價值導向,摒棄數量評價和單純的論文導向,引導和激勵各創新主體和廣大科技人員,重點突破帶動技術革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以及生態和環境保護等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突破增強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和公共安全的戰略高技術問題,從根本上扭轉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
對于重大成果的內涵,中科院也做了具體界定,一是解決重大科學問題,開辟新方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成果轉移轉化產生重大社會經濟效益,提出有重大影響的咨詢建議等;二是在引進和培養具有國際國內重要影響的領軍人才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三是在促進科教融合等體制機制方面有重大創新。白春禮認為,這三個方面的重大成果產出導向評價,體現了中科院的使命和定位,體現了中科院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骨干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體現了中科院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創新貢獻要求。
白春禮說,重大產出導向研究所評價體系的設計,重在發揮科技評價的三個作用:一是價值導向作用。瞄準重大產出,明確努力方向,關注科技創新的科學價值、經濟社會影響;二是診斷作用。把握研究方向和發展狀態,幫助研究所改善管理,提升創新能力;三是衡量作用。判斷研究所科研目標的完成情況,研究所特色、優勢和在國內外同領域的地位。
去年中科院選擇代表不同領域的4個下屬單位(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作為重大產出導向評價的試點單位。“我們先從研究所評價改革做起,建立了重大成果產出導向的研究所評價體系,突出研究質量和實際貢獻,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資源配置、項目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白春禮透露,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中科院將選擇15個左右的研究所繼續擴大試點工作,推進重大產出導向研究所評價體系建設。(記者 李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