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發展方向和“十二五”建設重點明確
北京1月16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明確了未來20年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方向和“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未來20年,要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支撐重大科技突破和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針對科技前沿研究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加快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時期,選擇我國科技發展急需、具有相對優勢和建設條件較為成熟的領域,優先安排海底科學觀測網、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會議要求健全協同創新和開放共享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運行效率。
會議決定對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四部行政法規關于罰款數額的規定作出修改,以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的打擊力度。
會議決定,2013年春節前為全國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和其他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共8953.4萬人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有力支撐
《經濟日報》,2013年1月17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16日討論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這是我國第一部相關規劃,必將對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支撐重大科技突破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積極的作用。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當前,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利用科技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些重要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顯現,各國都把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美國、歐盟、英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進一步推出了長遠發展規劃,如美國能源部更新了《未來的科學裝置——二十年前瞻》、英國更新了《大型設施戰略路線圖》、歐盟發布了《歐洲研究基礎設施路線圖》。
近年來,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超過歷史總和。面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戰略機遇,為了在能源、生命科學、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前沿和呼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科學領域,進一步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需要我們建設一批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復雜科學研究系統,需要我們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提供必要條件,全面提升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和國家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