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2012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年度峰會1月15日在京開幕。峰會同期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已突破16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逾3成。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我國節能服務產業隊伍卻在高速增長。
2012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年度峰會1月15日在京開幕。峰會同期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已突破16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逾3成。
值得關注的是,受益于中國政府的強力支持,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競爭正日益白熱化,目前已經形成了內資與外資、國企與民企逐鹿的競爭態勢。
產值超1600億
“2012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形勢喜人,成績斐然。”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以下簡稱“EMCA”)主任吳道洪用這樣一句話作為當日報告的開場白。
據EMCA統計,去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為1653.37億元,比2011年增長32.24%;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從2011年412.43億元增長到557.65億元,增幅為35.21%,實現的節能量達到1828.36萬噸標準煤;截止2012年底,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有4175家,從業人員突破40萬人,達到43.5萬人。
一系列數據讓人為之振奮,并都表明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國節能服務產業正呈現爆炸式增長。但與規模上的迅速擴張相比,節能服務產業在做“強”方面則稍顯遲緩。吳道洪指出,對中國巨大的節能市場而言,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的整體水平面仍不能滿足需求。
“部分用能單位計量、統計等不完善,造成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不夠規范,甚至出現個別弄虛作假騙取財政獎勵資金的現象。此外,不少節能服務公司規模小,人才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缺乏合同能源管理成熟經驗,融資能力不強,風險控制意識薄弱。”他一口氣指出了產業面臨的諸多挑戰。
行業組成日益豐滿
EMCA還對國內節能服務企業進行了分析。根據對2339家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備案的節能服務公司的分析顯示,現階段產值超過10億元的有6家,超過5億元的有18家,超過1億元的有83家。合同能源管理投資超過5億元的12家,超過1億元的有46家。
“國內節能服務產業已經由原來的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發展到現在包括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多種所有制企業并存的局面。”吳道洪表示,大型國企特別是重點用能單位成立的節能服務公司已經逐漸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此外,一批上市公司也逐漸擴大節能服務業務,并取得驕人的業績,具有各類優勢的節能服務公司紛紛成立。
EMCA和賽迪投資顧問合作推出的《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與資本運作戰略研究(2013)》指出,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已經形成了內資與外資、國企與民企逐鹿的競爭態勢。
一方面,外資憑借技術和資金優勢,以并購或合資的方式進入中國節能服務市場。目前,蘇伊士、施耐德、英格索蘭、SK等國際巨頭紛紛進入,與中國本土企業爭奪節能市場。
另一方面,國有大中型企業也陸續成立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中石化、中廣核、寶鋼、國網、南網、中化、華潤、鞍鋼、神華、華電等集團均已成立了節能服務公司,基于集團內部市場逐步向外擴張。
國際資本密切關注
《2012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顯示,一批外資企業開始和國內相關公司合作,通過各種方式讓節能服務在中國落地。
比如,法國蘇伊士與重慶燃氣集團合資成立重慶中法能源服務公司;開利中國與上海機電股份公司合資成立屹創能源工程公司;英格索蘭與特靈空調成立英格索蘭特靈節能服務公司;施耐德電氣與上海電氣集團合資成立上海電氣建筑節能公司等。
不僅外資企業關注中國市場,各種國際機構也對這一領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國際金融公司(IFC)2012年曾委托EMCA做了一個關于中國節能服務市場的全面調查;亞洲開發銀行與工信部合作的能效融資項目也在加緊研究科學、實用的能效投資產品;法國開發署則通過國家財政部實施的“綠色中間信貸”項目參與中國節能減排事業。
“各類金融機構的關注、各種融資手段的有機結合、節能服務公司商務模式的創新、節能服務產業內部資源的高效整合,都為解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融資難、打破產業發展融資瓶頸、開創產業投融資新局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吳道洪這樣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