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湖南省兩會把“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推動力不動搖”確定為湖南經濟未來一年的總基調。在穩定增長基礎上,湖南多年來咬定不放松的“新型工業化”戰略,正釋放出越來越多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正能量。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湖南產業集群化發展加速,五年新增6個千億產業,總數達到9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0.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1.6%。
工程機械產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龍頭產業,湖南省省長徐守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要深入實施”四千工程“,發展壯大長沙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
兩會召開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點不僅涉及站在新型工業化潮頭的工程機械產業發展,而且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如何向質量、效益轉型,挺起湖南新型工業化脊梁上。
戰略性新興產業逆勢而上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上全球產業競爭更趨激烈,收窄的外部市場對湖南新型工業化戰略的推進形成前阻后追的雙重夾擊。
面對這種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徐守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兩個加快”的應對舉措,“加快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擴張和集聚發展”、“加快構建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做優做強工程機械、汽車、軌道交通、電工電器等裝備制造業”。
2012年,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艱難前行,但仍收獲頗豐,全年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2288.21億元,增速為20.6%,占GDP的比重為10.3%,全省有5個市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200億元,其中,長沙、衡陽、株洲居前三位。
據記者了解,工程機械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湖南作為工程機械產業強省,擁有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諸多工程機械“巨龍”,為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又一個千億產業集群崛起提供了一個重要支撐點。
數據顯示,2012年前11個月,湖南工程機械規模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33.46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7.1%,增速比全國工程機械高10個百分點,總量占全國的33.65%。
日前,湖南省經信委主任謝超英也專門撰文表示,“2013年湖南將深入推進”四千工程“,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積極尋求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湖南高層科學謀劃的背后,探索出的正是一條以工程機械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為湖南新型工業化發展注入強勁發展后勁的科學發展路徑。
近日,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全國工業發展質量年度評價報告顯示,湖南工業發展質量位居全國第九位,在全國的排位比上年前移3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湖南已躋身為“最具潛力”省份。
工程機械現“凌寒獨秀”
日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機械工業由2000年—2011年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長期轉入中低速增長期。2012年前11個月,我國機械工業總產值增幅僅為12.2%,較去年下降13%左右,預計2013年這一增幅將為10%—12%。
盡管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但根據《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湖南省工程機械行業在全國仍占有重要位置,2011年湖南工程機械行業資產、銷售收入、利潤比重位居全國第一位。
在湖南,經過前些年高速發展,工程機械也存在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加劇;技術水平落后,創新能力低等問題,雖說總需求逐年有所增長,但遠遠趕不上供給能力增長,湖南工程機械面臨的產業轉型升級已刻不容緩。
2012年湖南工程機械行業有些“躁動”,隨著三一重工“遷都”北京,產業轉型升級的更多擔當落到了湖南新型工業化標桿的中聯重科身上。
盡管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業績普遍下降,但中聯重科仍實現了穩健增長。201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391.08億元,同比增長17.77%,值得關注的是,中聯重科不管是收入還是利潤都躋身為行業內唯一一家前3季度實現雙雙增長的企業,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凌寒獨秀”。
中聯重科在市場低迷期有如此不俗表現,得益于結構調整和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早在2011年,當不少工程機械企業還在按照25%的慣性增速加大投資時,中聯重科已悄然“收縮陣線”。
與此同時,中聯重科果斷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實施“有保有壓”。2012年,中聯重科開始全面推廣世界領先的碳纖維材料技術,研制出世界上最長臂架101米的X6混凝土泵車,并且起草了中國混凝土機械領域首個涉及產品安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混凝土及灰漿輸送、噴射、澆注機械安全要求》。目前,中聯重科的產品有700多種型號,涵蓋13大類別、86種產品系列。
據業內人士分析,湖南工程機械行業預計2012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000億元左右,主營業務收入1900億元左右,利稅總額265億元左右,這份靚麗“成績單”主要還是得益于湖南擁有像中聯、三一這樣的龍頭企業帶來的產業集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