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規定,發展中國家不承擔強制減排義務。但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大國均提出了大幅度控制溫室氣體增長的計劃。
中國:中國宣布努力到2020年,使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此外,中國還宣布,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中國在給《公約》秘書處的通報中說,上述中國自主減緩行動的性質是自愿行動。
印度: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0%到25%,不過這一目標不涉及農業領域。印度政府此前公布的一份包括5種溫室氣體排放模型的研究匯編表明,在沒有新的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的情況下,印度在2005年至2030年之間二氧化碳強度(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將下降24%至59%。
巴西:計劃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預期基礎上減少36.1%至38.9%。承諾法案已通過眾議院和參議院審議,目前正在提請加大減排力度。
印度尼西亞:承諾將二氧化碳當量的減排量降低26%到40%,其中26%的承諾是無條件的單方承諾,41%的承諾需要以獲得相應的國際支持為前提。
墨西哥:承諾只要得到國際援助,到2050年前將削減5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一目標被評價為“有抱負的”,并取決于部署大量資金和技術資源的多邊援助體制。
南非:宣布到2020年南非將在正常水平的基礎上削減34%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2%,南非在聲明中說:“只有各國在哥本哈根達成一份公正而有效的減排新協定,而且國際社會能夠給予支持,特別是在技術、資金方面的支持,南非才能實現自己的減排目標。”
根據有關測算,從1990年到2005年,發達國家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只下降了26%。根據它們所作承諾,到2020年這一指標也只會下降30%到40%。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