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發達國家普遍20%左右的減排目標,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要在完成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改善民生的艱巨任務的同時,兌現溫室氣體減排承諾,其壓力和難度可想而知。對此,國家發改委表示,要在提高經濟質量上下工夫,不重復發達國家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方式,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的新路。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石油和化學工業在我國完成好節能減排目標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千家重點耗能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有340家,占1/3;在環保部公布的廢氣、廢水污染源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分別有482家和803家,占13.4%和25.8%。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碳減排任務由此可見一斑。
迎接挑戰 減排任務艱巨
目前,我國已經有十余種主要石油化工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成為世界石油化工大國。全行業有不同規模和所有制企業10萬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兩萬多家,20余種主要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石油是世界第兩大消費國、第三大進口國、第五大生產國;化肥、合成氨、磷肥、硫酸、電石、染料、合成樹脂及共聚物、膠鞋等產量以及合成纖維生產能力、聚丙烯和合成橡膠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位;農藥、燒堿、輪胎等產量以及煉油能力居世界第二位;乙烯、涂料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三位;合成橡膠生產能力居世界第四位。
中化化工標準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全國化工節能減排中心秘書長王武告訴記者,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已居世界第三位,但96%是中小企業,工藝技術相對落后,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低附加值的產品占了絕大多數,盡管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難度很大。加上環保的歷史欠賬較多,染料、顏料、農藥等生產過程排放的許多污染物還沒有切實可行的治理辦法,行業節能減排的任務十分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