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發展路徑不可持續
金融海嘯席卷之下,大陸鋼鐵企業高耗低效、小而散的產業布局弱點突顯無遺。“鋼鐵行業不是夕陽產業,歡迎臺資企業參與股權投資及產業結構調整。”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面對眾多臺商表示。
近年來,大陸鋼鐵業伴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快速增長。1996年鋼鐵產量才1億噸,去年已經達4.89億元。13年前,寶鋼產量750萬噸,目前已經達3000萬噸。
但是此輪金融危機已經使得格局發生變化,鋼鐵行業正在進入洗牌的“艱難時刻”。今年10~11月,大陸每天鋼鐵產量為116萬噸,同比每天減少50萬噸。鋼鐵產量的萎縮導致產能過剩使得行業重組勢在必行。
兩岸合作有待提高
臺灣鋼鐵企業或許將在此輪新的兼并重組中尋覓到合作機會。目前,臺灣鋼鐵龍頭企業“中鋼”公司正在力推“DOUBLE 2000計劃”,計劃五年內投資新臺幣2000億元,產能達到2000萬噸。“這將為寶鋼與‘中鋼’進一步加強資源開發、企業相互參股、市場進一步合作開發、深化技術合作等方面創造有利契機。”剛剛從“中鋼”公司考察歸來的徐樂江表示。
2007年2月,寶鋼集團與“中鋼”集團通過各自子公司在江蘇常熟合作成立了江蘇寶順昌機電制造有限公司,投資總額1600萬美元。主要業務為加工剪切寶鋼冷軋系列鋼材產品,為家電、汽車行業提供配套服務。
但是雙方的深度合作還有待提高,徐樂江說,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鋼鐵業錯失了很多合作商機,“現在應該抓住新契機彌補過去的損失。”尤其是大陸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達50%以上,而東南亞周邊又沒有大型鋼鐵公司,“兩岸鋼鐵企業更應該攜手去開拓市場,一起到海外發展還大有空間,這樣才能實現雙贏。”
1990年以來,臺灣鋼鐵業者因島內中下游加工廠商向大陸轉移,也陸續加入到大陸投資建廠的行列,尤其是2000年以后,“登陸”鋼鐵廠商數量與投資規模不斷增大,已有“中鋼”、東鋼、春源、春雨等企業在大陸設立生產經營基地。投資領域除了鋼鐵制造外,也涉及下游鋼鐵產品的生產、鋼鐵貿易等與鋼鐵生產、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