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種種原因導致了光伏產業逐漸陷入發展危機。但是對于這一新能源產業,我國政府部門始終態度明朗,積極利用政策杠桿及其他有效手段,促進產業發展。
從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問題出發,本文對政府支持光伏發展新政進行解讀。
國內光伏市場現狀及挑戰
近10多年間,受益于國際光伏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國內《可再生能源法》及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我國光伏產業快速成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生產國。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約為1000萬千瓦,占據了全球約50%的市場份額。國內光伏產品制造產業基本形成。
但不能忽視的是,作為光伏產業鏈下游的光伏應用市場,尤其是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卻嚴重滯后于光伏制造業。截至2011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約為300萬千瓦,僅占全球最大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國德國的1/10。內需不足造成國內光伏制造業對國際市場的過度依賴,國際上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國內光伏產業產生重大影響。2011年,國際光伏市場需求銳減,國內光伏產業立即受到巨大沖擊。
面對沖擊需冷靜分析形勢,開辟發展新路。在我國,太陽能豐富地區占陸地面積的2/3,資源潛力巨大,適宜太陽能發電的國土面積和建筑物受光面積也很大,在大規模開展光伏應用上有明顯優勢;由于光伏組件價格持續降低,光伏發電的經濟性也不斷改善;還有,政府實施了“金太陽示范工程”、“太陽能屋頂計劃”等補貼政策,可以說,一系列內外因素都有利于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大規模發展。但是,行業的發展并不如預期順利。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歷來側重發展大型光伏電站。
長期以來,我國光伏發電按照“大規模、高集中度開發,遠距離、高電壓輸送”的發展思路,把開發重點放在西北荒漠地區。西北五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185萬千瓦,占全國60%以上。西北地區雖然太陽能資源豐富,但本地市場消納空間有限,需要利用特高壓電網將光電遠距離輸送到華東、華中等地使用,經濟效益被大大降低。同時由于光伏發電具有隨機性、間歇性特點,也給電網調度運行增加了困難,大規模集中開發光伏發電必須依靠電網的配套建設及合理的調度和科學的運行管理手段。
從經濟性和電網建設實際考慮,要大規模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必須改變以前的發展思路,從側重大型并網型發電轉向大型光伏電站與分布式發電并重發展。
光伏分布式發電及其優勢
所謂分布式發電,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資源,裝機規模較小的、布置在用戶附近的發電系統,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電壓等級的電網。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是與建筑結合的分布式并網光伏發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