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城市的諸多美好,九億農民想當市民,然而,面對城市污染、擁擠、堵車等問題,五億市民卻向往著藍天、白云、綠水青山這樣的田園城市。”生活有各種圍城,城市化面前的圍城應該如何突破?
6月29日,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在北京召開以“信息時代的城市化問題”為主題的學術沙龍。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從智慧城市角度給出了答案。周子學指出,智慧城市是信息網絡高度發展以后,對生態城市演進的一種新貢獻,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是物流和信息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智慧城市或者說生態型城市將可以較好實現。
智慧城市助力城市回歸生態化
周子學以成都“建田園城市”口號為切入點介紹了智慧城市。“田園城市和田園的城市是兩個概念,田園代表農業社會,農業社會里人類把大自然改造成田園,這僅僅是農業社會的特征。工業社會是城市、水泥森林,怎么和田園融合在一起?我認為,城市里面不可能有田園,要實現田園城市,必須進入到信息社會才能真正出現田園城市。因此,成都的這個概念非常生態化。由此,可在以森林優勢的城市建森林城市,草原可以建草原城市,濕地可以建濕地城市等,這些都是未來城市形態所追求的。”
從這個層面上看,周子學是這么定義智慧城市的,即用信息化的手段,對現代城市的功能形態布局、運行管理等進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城市功能變成智能化的新型城市,這種城市更有利于人們在信息時代的工作和生活,是信息化和城市化融合的結果。“應該說,智慧城市是信息網絡高度發展以后,對生態城市演進的一種新貢獻,而這種演進到現在為止沒有完成,只有當城市高效、便捷、集約和農村空曠、綠色、清潔等結合在一起,才是智慧城市給人們帶來的期望,帶來可期盼的未來城市景象。”
智慧城市核心是物流和信息流
周子學認為,智慧城市的城市演進過程還在快速推進當中,它的貢獻可以從城市的空間布局、城市生態化、城市與鄉村的融合等方面,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進行展望。那么,實現這些愿望的突破點是什么?周子學認為是物流和信息流。
目前來看,物流主要是靠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航空業、水運事業的發展來逐步完善,這些交通工具的發展可以縮小空間距離。而信息網的普及、提升,把城市鄉村之間的信息鴻溝徹底填平,信息化可以把空間距離降至零,因為信息具有流動性,可以即時獲取。信息網絡的普及可以把城市的信息鴻溝填平,使得人們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可以沒有障礙地獲取信息。信息網絡具有智能化的能力,可以使得城市的其他基礎設施,比如水網、電網、氣網、路網等,都實現智能化。周子學認為,這些愿景都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關鍵是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智慧城市須分兩種類型建設
那么,針對我國目前的城市化發展進程,建設智慧城市關鍵點是什么?周子學給出“新建城市和傳統城市應采取不一樣手段的建設”方案:
首先,在現有城市建設方面,考慮到建設一座城市的成本很高不適宜大拆遷,因此,建議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和創新管理對其進行改造,以逐步解決城市存在的問題,使其的生態環境接近田園。
其次,針對正在建設或將要建設的新興城市,包括新城,以及村級、鄉級、鎮,這些新城在建設過程當中,可以從一開始就按智慧城市的要求規劃建設,降低發展成本。
“這其實也是這些正在建設或將要建設的新興城市的后發優勢。”周子學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