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具有傳奇色彩的企業。它坐落于詩仙李白的故里。它有著中國兵器工業第五八研究所的軍工背景。它是全國第一只用于弧焊機器人的電弧電流傳感器和第一只光電隔離交流電壓傳感器的誕生地。
2008年汶川大地震,它處于重災區,然而在地震的第二天它就恢復了正常生產,最大程度保護了客戶的利益。
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從一款產品到一個產業,它不僅開創了中國電量隔離傳感器這個行業,同時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量隔離傳感器研發生產基地。
它就是綿陽市維博有限責任公司。
綿陽市維博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謝勇
事實上,成立至今,維博公司始終與一個人的名字緊密相連——阮賜元。他是維博的創始人,也是維博的前任總經理。從無到有,從小到強,從“一個人的時代”發展到如今200余人的專業團隊,從3萬元產值增長到如今的1個多億,在他的執掌下,維博走出了一條令人稱奇的軌跡。
無論是誰,接下他的這個位置,無疑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而謝勇坦言:“壓力必然有,但這種壓力更多的是來源于自己。”
謝勇,維博公司的現任總經理,2010年,接替阮賜元先生的位置,成為維博的新一任掌門人。
“每個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阮總的那個階段是把技術轉化成產品,把產品一步步做成產業,在產業逐漸壯大的同時將企業做強,這是他的巨大成就,沒有阮總,就沒有維博。而今天,我接下這個接力棒,我的責任和使命是帶領維博在新的時期中實現成功轉型,不僅要將原有的業務繼續做精、做專,同時還要將新注入的業務板塊成功整合進來,使維博更加強大。”
轉型,無疑成為了謝勇執掌維博公司的關鍵詞。
三大業務助力新轉型
記者在維博的網絡介紹中看到了經營策略一欄里寫著這樣的話:“以工控為基礎,鞏固與擴大在鐵路與通訊行業中的優勢,積極開拓車輛電子市場,大力進軍電力監測領域。”
而在正準備將維博帶入轉型期的謝勇心里,這個經營策略顯然已經不足以涵蓋維博的全部業務。“這個經營策略的制定只是針對傳感器的業務,當時主要是基于電參數采集隔離傳感器這個市場,就目前來看,現在這個業務板塊的發展基本就是按照當時制定的這個策略在進行。但在2012年,集團向維博注入了智能檢測產品、數控系統、軍用電子板卡三大板塊的優質資產,我們也借此契機對市場進行了全新的整合。”
智能檢測產業主要包括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輻射監測設備、核生化監測防護設備等。核輻射監測設備已經形成系列化產品,能對人員、物品、車輛等進行不同形式的全面監測,已成功應用于大亞灣、紅沿河、寧德、陽江、福清、方家山等已建和在建的核電站,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同時,這個技術也可以應用到環保、海關等領域。謝勇表示,“目前在中核和中廣核在建的核電站里面主要用的都是維博的設備,這兩年我們進入這個市場以后,使得一些國外企業主動把產品價格壓低,甚至低于我們,但目前來看,維博仍然搶占了這個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數控系統也是維博要大力發展的業務之一。五八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開始自主研發數控系統,陸續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化數控產品,先后承擔并順利完成了國家重大科技(八軸五聯動)攻關項目、國防軍工萬臺機床數控化改造、千臺數控機床增效等重大工程。其開發的機床數控系統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推廣新產品。即便如此,謝勇認為,“雖然我們具備了機床數控的基礎技術,完全具備應用在高端領域的實力,但是畢竟在市場方面我們起步較晚”。所以,維博放棄機床數控等“大”市場,轉而將目光投向了差異化市場——自主開發花樣縫紉機、鎖眼機、套結機等特種縫制設備數控系統,目前這些系統作為替代德國、日本等企業的國產化數控產品,已經得到了國內主流縫制設備生產商全面配套合作。據悉,在國內市場中,維博的特種縫制設備數控系統已經成功替代國外產品近40%。
基礎電子技術主要以軍用嵌入式板卡、加固計算機開發為重點,專門承接軍用及民品苛刻級嵌入式核心板卡的定制設計與開發,現已自主開發了基于ARM、DSP、龍芯等平臺的系列主控制板、系列數字信號處理板、系列高性能接口板等寬溫產品族,已廣泛批量應用于海、陸、空、二炮等國防尖端武器裝備中,在鐵路、通信等對板卡有特殊環境要求的行業中也得到大量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轉型依然要專注于傳統業務
電量隔離傳感器業務是維博“發家”的產業。
維博公司的創始人阮賜元先生在還是一名工程師的時候產生了這樣一個設想:如果有一種能夠將控制系統與控制現場隔離的模塊,且這個模塊的輸入適應現場信號的變化,輸出滿足系統的要求;只傳送信號,不接受干擾;還能進行信號的調理變換和快速響應,則理論上就能夠解決新型控制系統所遇到的各種檢測問題。
正是這個設想,才有了國內第一只用于交流電壓的隔離傳感器,才有了維博及之后的種種傳奇。可想而知,維博人對于電量隔離傳感器業務的感情。
雖然時代在變,市場在變,但這部分業務依然是維博賴以生存的最重要“食糧”,謝勇對此堅信不疑。目前維博公司的電量隔離傳感器主要包括鐵路、電力及新能源、通訊和工控基礎四大業務。“維博的電量傳感器應用非常廣泛,而且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我們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定制化的服務,為不同行業的用戶提供根據行業特點特制的產品,而這樣的定制化、差異化的服務也為我們贏得了客戶認可。”例如,目前在鐵路微機監測和集中監測領域,幾乎所有集成商都選用了維博的模塊。“在維博的傳感器事業部下面又分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行業,我們希望將事業部發展和行業的應用發展結合起來。”當然,定制化的產品對廠商的要求也更高。“維博有一批資深的深耕行業的研發人員,同時,我們也具備足夠的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響應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維博公司生產車間
事實上,謝勇的這步棋是緊隨時代發展潮流的。如今的自動化產業早已不是憑借一個標準化產品就能夠走遍天下的時代了,如何在發展拳頭產品的基礎上,深挖更多的行業需求,開發出符合行業特點的定制化產品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企業提升市場份額的關鍵。
謝總向記者介紹,在電量隔離傳感器的基礎上,“我們嘗試著設計一些解決方案”。例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維博剛剛著手開展鐵路業務的時候,并不是直接就是要把產品賣給鐵道部,而是和鐵道部一起研究微機監測,并為他們提交了相應的方案。運營商在拿到這個方案后,自然會選擇應用維博的模塊產品。
借助于這樣的成功經驗,謝勇認識到,新時期的維博依然可以在行業設計方案方面下功夫。例如在能源監測領域,維博開發的WB51、52系列儀表以及綜合能耗監測系統,將信息化與節能監測有機融合,為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監測提供評價、運維和監管為一體的開發平臺,以基于WEB的數據共享模式服務于建設單位、設備商、工程商和節能監管部門,幫助多方進行優化改進,提高系統整體效率。
謝勇坦言,在成功做了一些能耗監測的樣板工程后,維博可能會從做系統退出來,為運營商和集成商提供技術支持和方案,而維博只是提供其中的模塊產品。
謝勇這樣的做法或許會讓很多人匪夷所思。費了很大力氣終于有了做行業解決方案的能力,卻將這樣的方案“拱手”讓給集成商?
其實,謝勇有著自己的想法。“我們有自己的核心軟件和模塊產品,運營商可以拿著我們的設計方案直接應用,他們不需要有很多懂技術的專家,我們會為其提供技術支持。”這樣一來,維博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做渠道,就可以輕松利用運營商和集成商的渠道資源銷售產品。這顯然非常適合現階段維博的發展現實。與其花大力氣去做渠道,倒不如將節省下來的力氣放在最根本的地方。而這個最根本的地方,在維博人的眼里,就是研發。
的確如此,在維博公司的發展歷程中,研發向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謝勇介紹,目前公司一共200余人,研發人員就占據了130余人,僅就電量隔離傳感器這個業務,每年公司就會將銷售額的8%投入到研發當中。謝勇坦言:“在公司業務發展上,我不想做簡單的加法。我希望沉下去做最底層的技術研究,做我們認為國家基礎工業發展最需要的這部分,不受外部過多的干擾和影響。”
隨波逐流與寂寞堅守的取舍
“沉下心來搞研究”,就像是一句“咒語”時刻盤旋在謝勇的腦海中。這也是維博在“阮賜元時代”就留下來的傳統。
然而,面對市場的誘惑,客戶的挑剔,同行的趕超,“沉下心來”似乎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謝勇坦言:“去年董事會決定向維博注入優質資產,這將使維博的發展跨入一個新的機遇期,在未來十年,維博在發展方向及技術理念等方面將不再局限于某一個電量傳感器,新注入的幾個業務板塊將為維博打開全新的天地。”盡管如此,謝勇也強調,雖然現在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二,但實際上最底層、最核心的技術并不深。“我一直在想,如何將浮躁的心平靜下來,想一想我們該去做些什么,如何將這些做的更好一些。雖然說董事會給了我們一些壓力,但我還是希望維搏電子秉承在電量傳感器這個版塊一直以來做精、做強的特色,抵住外界的誘惑,潛心做產品。”
在外界看來,維博的規模并不大,也似乎沒有太大的野心,但是,在業內,誰都知道,這家公司有著堅實的技術基礎,這來源于它總是能夠在市場的誘惑中看清自己,沉下心來做最基礎的事情。這樣的執著精神,在如此浮躁的市場環境中,在維博轉型的關鍵時期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謝勇的心里,“住”著這樣一個維博“夢”。若干年后,維博不一定發展的有多大規模,但是在所涉獵行業內的每個人都能夠對維博豎起大拇指,說它是一家專業的公司。從內部管理來說,維博持續推行精益化生產,高效的運營管理使公司的技術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產品優勢,從而成為行業內受人尊重的企業。
謝勇的這個維博“夢”觸動了記者的神經。記者想起了《華爾街日報》曾做過的一篇報道,其中說道:“忘掉熟悉的大品牌,德國經濟是一群小企業撐起來的。”是的,企業的規模不在于大,而在于精,在于無可替代。
這個沒有豪言壯語的維博“夢”,正在謝勇的手中逐漸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