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家部門支持、清華大學歷經10年攻關開發的腦起搏器系列產品已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先進技術水平,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能夠研制、生產腦起搏器的國家。
在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將來臨之際,科技部、清華大學、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部門和單位6日在清華大學共同舉辦“第二屆清華腦起搏器論壇——帕金森病日關愛活動”大型公益活動。
清華大學腦起搏器攻關項目負責人、航天航空學院教授李路明在論壇上說,腦起搏器將電極植入大腦的特定部位,通過慢性電刺激達到治療效果,是一種安全、可逆、療效顯著的神經調節治療方法,是目前外科治療帕金森病的首選療法,全世界已有超過10萬名患者植入腦起搏器。
據了解,作為一種有源植入類高端醫療器械,腦起搏器具有很高的技術和工程開發難度。在科技部、北京市等多方支持下,清華大學將載人航天高科技應用于腦起搏器研發,歷經10年攻關終于研制成功,并在臨床上與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建立密切合作關系。目前,清華大學研制的單通道腦起搏器和雙通道可充電腦起搏器共進行了近百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治療,術后隨訪最長達到40個月,療效可靠、性能穩定、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療成本。2010年,該項成果作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社會發展領域十大科技成果參加“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2012年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數據顯示,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200萬,帕金森病已成為影響我國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