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科技網
創新驅動發展•機制創新
訊(記者左朝勝)《自然》雜志(生物技術版)日前發表題為《中國生物制藥產業集群》的編輯部文章,高度評價高速發展的中國生物制藥產業和華南理工大學創辦的創新醫藥“前孵化器”。
文章指出,在中國鼓勵和支持創新的政策驅動下,2012年中國生物制藥產業高速發展,并在京津、上海、蘇杭、成都、重慶和廣東形成了規?;纳镏扑幃a業集群。國家主導的醫療改革和政府直接對生物新藥物研究的投資促進生物制藥產業蓬勃發展,形成巨大市場,吸引了境外和民間大量投資。2012年,涉及生物制藥產業的整合并購與投資的金額高達40億美元,其中近90%與創新藥物有關。傳統的生物制藥產業正在逐步實現向技術創新的轉型。與歐美相比,中國政府通過生物園區等方式,更為有效的整合技術設施、科學研究和風險投資等必要條件,實現生物制藥產業快速發展。
文章指出,如何跨越科研成果和風險投資之間的“一厘米”障礙,一直是困擾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的難題。最近在中國廣東首創的“前孵化器”新機制為此找到了解決方案。
“前孵化器”引進具有創業經驗和創業需求的創業型科學家進入校園,進行研究和研究生教學;學校為他們提供設施、人才和技術支撐,幫助他們把處于早期的技術產品甚至技術思路,經過在“前孵化器”的研究和開發,逐步發展成初步成熟的技術產品,形成技術團隊;最終這些項目和技術人員將以不同方式組成中小科技企業,進入商業化的企業孵化器,實現與風險投資的對接。“前孵化器”有效地引導大學研究與促進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相結合。通過整合和開放高校的人才設施和技術平臺資源,結合地方政府基金,把有商業前景的技術研究思路,最終培育轉化成科技型企業。廣東省和廣州市高度重視“前孵化器”,并把它作為推動傳統產業向知識經濟轉型的創新載體加以推廣。
文章還指出,中國的人才戰略、特別是吸引海外人才的“千人計劃”等,對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前孵化器”的提出和設計者譚文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同時也具有創辦生物制藥企業的經驗。得益于高校和企業的雙重經歷,這位“千人計劃”入選者成為設計和實踐“前孵化器”的第一人。中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經濟向知識型經濟轉化。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政府有更為直接有效的通道采納專家們的意見進行政策調整,推動知識經濟的迅速增長。“前孵化器”在廣東的發展正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