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3年4月1日
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發展模式是特定區域和特定條件下發展理念、方式、途徑和機制的集中體現。發展模式創新是一種綜合性的、更高層次的創新,對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近年來,寧波高新區按照寧波市委、市政府“六個加快”戰略要求,緊緊圍繞打造全國一流創新型科技園區的目標,大力創新發展模式,在資源集聚、產業結構、發展方式、開發模式等四個方面實現成功轉變,以模式創新引領園區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并有效發揮了對寧波市產業轉型升級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由一般資源向創新資源集聚轉變
隨著寧波高新區開發建設的深入推進,傳統的一般的資源已不能滿足需要,資源集聚的重點逐步轉變為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與科技創新最密切相關的資源,形成寧波市創新資源集聚的高地。
重點集聚高層次人才,打造寧波的“人才特區”。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近年來,寧波高新區通過建設載體、創新政策、強化服務等舉措,在寧波市率先推進“人才特區”建設,組建了中國寧波留學人員創業園,成功創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已成為寧波創新型人才最富集的區域,為寧波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寧波高新區共集聚各類人才4萬余名,其中碩士及副高職稱以上的高層次人才4000余名,海外留學人才500余名。共引進中央、浙江省“千人計劃”人才17人,居寧波市首位。入選寧波市“3315”計劃的團隊和人才分別占寧波市的1/2和1/3,其中沈挺博士團隊獲得了A類資助2000萬元。
重點集聚科技資源,打造寧波市的“科技特區”。與國內同類城市相比,寧波科技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缺乏大院大所等高端科技資源,企業整體創新水平不高。寧波高新區作為以創新為最大使命的功能區,把科技資源的集聚擺在首位,大力引進科技研發機構和科技型企業,成為寧波市科技資源最集中的區域。目前,寧波高新區已集聚寧波市約1/3的重點科技研發機構,包括寧波最大的科研機構北方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國際頂級公司IBM、微軟和國內知名企業TCL、華為等設立的研發機構;集聚寧波約1/2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包括寧波市十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及中國檢測認證集團、中國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等設立的分支機構;集聚寧波約2/3的檢測認證機構,包括SGS、TUV、BV、賽寶、諾安等國際國內知名機構;形成了200家左右科技型企業的培育梯隊。科技資源的集聚有效彌補了寧波的創新“短板”,成為寧波經濟發展新的動力源之一。
重點集聚投融資機構,打造寧波的“資本特區”。資本是企業的“血液”,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助推劑”。近年來,寧波高新區花大力氣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成立了資本與技術對接平臺“寧波投資廣場”,引進各類私募基金(PE)、風險投資(VC)和中介機構近百家,資金規模達60億元。成立了“天使投資人俱樂部”,海歸博士張彥借助“天使”成功創業的故事,在寧波市引發了一場關于“天使投資”的大討論,成為寧波打造“天使之城”的策源地。還組建了寧波市首家科技銀行,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推出了“科創金緣保”信貸產品計劃、債權集合基金計劃,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2011年,寧波高新區被科技部批準為全國首批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單位。
由制造業為主向科技服務業為主轉變
從全國國家高新區發展經驗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高新區等都經歷了從制造業到服務業的嬗變歷程。隨著寧波城市東擴的加快,對產業結構和形態也提出了新要求。針對這一現狀,寧波高新區及時調整思路,有選擇有重點地發展高端制造業,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等新經濟業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聚焦發展科技服務業。近年來,寧波高新區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檢測認證、軟件與服務外包、智慧城市產業、科技型企業總部等科技服務業,經濟發展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服務業年均增幅保持在4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在50%以上,在園區億元以上企業總數中服務業占比近七成。今年1-2月,園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占GDP比重達到65%,拉動GDP增長10.8個百分點,對GDP貢獻率達到90.8%。
擇優發展高端制造業。近年來,寧波高新區制造業雖然遇到了空間瓶頸,但發展質量更優,園區產值上億元的工業企業數量已在2005年基礎上增加一倍以上,并涌現了均勝集團、激智科技等一批高成長性企業,形成了約50家左右的高成長性企業培育梯隊。其中,均勝集團2012年實現工業產值64億元,預計2015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激智科技近3年增長率均在100%以上,成為寧波市高成長性企業的典范。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近年來,寧波高新區已成片淘汰小規模、低效益企業118家,為新經濟業態發展騰出寶貴的土地資源。今明兩年還將完成10家以上億元企業的搬遷,總產值達15億元。今年還專門騰出540畝土地,用于激智科技新增生產線等一批高端制造業項目的建設,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
由產業集聚向專業化集群轉變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和產業分工的更加細化,產業的專業化集群發展已成為一種趨勢。寧波高新區近年來主動順應這一形勢,大力打造專業產業園、特色主題樓宇,創新開發運營方式,提升管理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推動產業向專業化集群方向發展。
打造專業型產業園。寧波高新區根據產業基礎和發展趨勢,對園區重點產業進行分類引導,集中規劃建設若干專業產業園,高度注重規劃、招商、政策、中介、管理和服務的專業性,引導相關產業向專業產業園集聚,在一個相對集中的空間內形成較為完整的創新鏈和產業鏈。除了已建成的研發園、軟件園、創業園等意外,目前正在建設智慧物流產業園、智慧城市軟件研發推廣產業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園、檢測認證產業園、戰略性新興產業園等,專業產業園已成為寧波高新區發展產業的重要方式。
打造特色主題樓宇。樓宇經濟是現代都市經濟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新城新區開發的重要方向。寧波高新區近年來結合獨特的區位優勢,打造了一批以行業總部為主題的特色樓宇,樓宇經濟呈蓬勃發展態勢。已建成的總部基地一期總面積達33萬平方米,集聚了現代通信、石化工程、健康管理、現代物流、能源等9個領域的總部開發項目,可為寧波高新區增加年營業收入50億元,被評為寧波市十大優勢總部基地;正在建設的總部基地二期總規劃面積30萬平方米,已基本落實12個總部開發項目。
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寧波高新區發展到今天,已成為寧波市“東部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廠房、樓宇都是緊缺資源,創新資源的利用和運營方式、節約集約利用有限資源成為必然要求。寧波高新區近年來打造的專業產業園、總部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等新經濟載體,都采用區塊整體開發的形式,“統一規劃、成片開發、成批引進”,高度注重產業的專業化集群發展和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如研發園由寧波高新區聯合著名開發商對450畝土地進行統一開發,按“限地價、限對象、限售價、限轉讓”原則引進各類研發機構,使政府以最小的投入、最少的資源獲得了最優的開發效果,同時也有效把控了專業園的發展方向。
由自我發展向構建開放型園區轉變
寧波高新區不是為創新而創新,也不僅僅是為了自身發展而發展,而是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創新動力。寧波高新區自升級為國家高新區以來,一直致力于打造寧波市創新服務的大平臺,致力于構建開放合作的創新機制,努力發揮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
一是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寧波高新區以研發園為載體集聚公共技術服務機構50多家,其中檢測認證機構30多家,檢測范圍基本涵蓋寧波主導產業;與大院名校合作設立院士工作室5家、技術轉移中心13家,為寧波市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開放式的技術服務,近3年來與寧波企業開展技術合作1000多項,累計服務企業近2000家,與企業聯合申報科技項目達115項。北方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先后與寧波多家企業開展了科研攻關和技術服務,僅2011年技術服務總收入就達2.1億元,帶動寧波市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100億元。
二是搭建科技成果的發布、展示和交易平臺。以研發園為依托成立“寧波創新港”,作為全市科技活動的舉辦地和科技成果的發布地,促進技術與項目的對接,促進研發成果向寧波市輻射和擴散。寧波創新港2012年以來累計舉辦各類科技活動100多場次,發布各類科技成果300余項,已成為寧波最大的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和開放式公共服務平臺。
三是推動與周邊區域聯動發展。為有效發揮科技創新對寧波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寧波高新區積極實施“一區多園”發展戰略,分別與江北、余姚、奉化等地合作設立了寧波高新區江北園、余姚園、奉化園,將部分受到空間制約的優質制造業項目、畢業創業企業向分園轉移,與周邊地區實現品牌共享、信息互通、產業互動、聯動發展。近年來由寧波高新區轉移到周邊縣市區發展的企業有數百家,如由寧波高新區引進的中央“千人計劃”人才金亞東博士到江北區創立了長陽科技園。隨著寧波高新區與周邊地區合作的深入開展,將會有更多的創業畢業企業和制造業項目向周邊地區轉移,共同推動與周邊地區的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