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科技網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產業變革的重要動力,新能源、信息與互聯網、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技術的重大創新和融合發展正在重塑未來全球發展的產業體系,并將引起社會生產方式、制造和服務模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最終推動世界向綠色、智能、泛在的方向發展。
新能源引發產業體系變革
經濟發展需求與化石能源供給之間的矛盾加快了世界各國發展新能源的步伐,以傳統能源清潔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存儲以及智能電網為核心的新能源技術快速發展,這不僅會加快傳統能源產業的變革,而且還將會催生出一批新能源產業以及與其相關的新興服務業。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2》,預計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將接近燃煤發電量,其中生物質發電與生物燃料消費將增長4倍,而且不會與人爭糧。全球核電發展并沒有因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而舉步不前,一些國家仍將核出口視為工業政策的重要支柱。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計,到2020年全球建造核電站的能力與目前(370GW,提供全球電力的14%)相比將要翻倍;到2050年核能目標將達到1200 GW的能力,提供全球電力的24%。作為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礎設施,智能電網技術的發展為新能源的迅速擴張提供了重要的動力,可融合大量的岸上和近海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輛;特別是隨著信息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能源分布式管理方面的應用,將徹底改變目前傳統的能源生產與使用模式,并引發以能源為基礎的整個產業體系的變化。
信息技術融入經濟社會方方面面
信息與互聯網技術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已經不再局限于發展信息產業以及互聯網經濟本身,而是融入到經濟、社會以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經濟發展和產業變革的巨大動力。當前,無線寬帶與移動互聯技術已成為互聯網新近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據統計,經合組織國家無線寬帶接入數量(6.67億)是固定寬帶用戶的2倍多。在移動網絡基礎設施方面,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GSA)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8月,全球商用LTE網絡已經增至96個,另有104個國家的347家電信運營商決定推出LTE服務。
無線寬帶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智能移動終端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在催生許多新型服務的同時,引發商業模式的創新與變革。信息與互聯網技術向不具備通訊能力的物體延伸,將加快推動物聯網的發展。據愛立信公司預計,到2020年將有500億個無線移動設備連入互聯網,這將使其與人類生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得更加緊密。物聯網的發展以及基于信息技術的新業務、新需求的不斷增長正在推動世界進入“大數據”時代,而基于“大數據”的新興產業將應運而生,并有望產生極大的經濟社會效益。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估計,通過利用大數據,美國醫療保健行業每年能節約3000億美元,使醫療保健支出削減8%左右;而在整個歐洲,利用大數據每年至少可節約1490億美元的政府行政成本。
智能制造影響生產組織模式
以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制造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制造已成為當前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將對傳統的生產加工、物流配送、銷售服務的生產組織模式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從智能制造的特點來看,其對未來制造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大規模生產轉向大規模定制。智能制造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強化產品內部結構標準化,使原有基于成品的批量生產轉化為基于零部件的批量生產。二是剛性生產系統轉向可重構制造系統。智能制造所具有的很強的包容性、靈活性等特點使得制造系統可以通過重排、重復利用和更新系統組態或子系統的方式,實現快速調試以及制造。三是工廠化生產轉向社會化生產。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使大量物質流被成功虛擬化而轉化為信息流,因此除必要的實物生產資料和產品外,生產組織中的各環節可被無限細分,從而使生產方式呈現出社會化的特征。近年來興起的“3D打印”技術正是智能制造的雛形。作為一種全新的制造方式,“3D打印”能夠通過互聯網即時發送設計圖,在需求所在地制造產品,從而使“及時生產”取代“及時物流”,在節約成本的同時還可以滿足個性化定制的需求。
新材料支撐現代工業體系
材料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新材料的研發及其與制造、能源、信息、生物等領域的融合不僅會加快新材料產業自身的發展,而且會為現代工業體系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撐。從目前全球新材料技術及產業化發展方向來看,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是信息技術及相關軟件工具的發展正在推動新材料的研發模式發生重大變化。以美國2012年實施的“材料基因組計劃”為例,該計劃將開發新的集成式計算、實驗和數據信息學工具,并按最新標準實現整個材料創新基礎數字化信息的整合。二是新材料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將會催生出一批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材料產業、印刷電子產業等。據統計,2010年全球新能源材料的市場規模為18.2億美元,預計到2016年將上升到31.8億美元。
近年來,印刷電子產業的飛速發展也是新材料與傳統產業相融合的結果。盡管性能目前無法與硅基微電子技術相比,但憑借批量化能力與低成本特點,以及大面積、柔性化等優勢,印刷電子技術已經成為一個獨立于傳統硅基微電子技術的新興領域,蘊含著巨大發展機遇。英國一家市場調查公司預測,到2020 年各類非硅基電子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近570 億美元,其中83%的產品將基于印刷制造技術。